中国服装行业在近几年步履艰难的发展进程中,从传统发展模式中加快脚步摒弃传统,拥抱创新,并从以往的粗放式企业经营迈向精细化运作。如果说近两年中国服装行业在相对的寒冬期中度过,那么在经济发展背景下,新旧模式发生全面碰撞,取而代之的经营理念或模式便在如今行于拐点之上。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与线下经营的相互融通,基于实体和虚拟相连接而形成的促进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模式应运而生,我们所熟知的云端、物联网、大数据都对服装行业今天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数据相对更广泛地运用于服装行业中。
最近流行一句话:还没有大数据?等着被竞争对手淘汰吧!随着大数据的炙手可热,这样的论调逐渐多了起来。的确,大数据已不可避免地被人们所提及。近日,在“如意·2014中国服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商业精英,专门针对服装行业的大数据话题展开了思想碰撞,探讨大数据在服装领域内的应用与落地,甚至在大数据模式下未来将衍生的其他模式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
很多人都说大数据是“无形的使者”,当然这只是站在消费者层面形容的,服装企业本身及大数据运营者却深知这是将无形转化为有形的桥梁。
以主打科技创新的世界运动巨头品牌耐克为例,在耐克众多的鞋款中,“Nike+”跑鞋通过无线Nike+iPod运动组件与iPod实现信息互通,Nike+系列的核心价值在于所构建起来的庞大的线上社区,它的最大功能在于社交。比如,当消费者的跑步状态更新到Nike+的账户里时,朋友可以评论并点击一个“鼓掌”按钮,这样,消费者在跑步的时候便能够在音乐中听到朋友们的鼓掌声,以及在最后冲刺时有特别的声音为其助阵。随着跑步者不断上传自己的跑步路线,耐克也掌握了主要城市里最佳跑步路线的数据库。目前,社交应用有很多细分市场,例如社交+招聘、社交+电子商务、社交+兴趣,而分享运动数据意味着分享隐私,Nike+打开了社交应用的又一个细分市场。
从营销角度看,这属于大数据营销的范畴,耐克并不希望消费者穿完一双鞋就扔掉,它的目的是和消费者建立一个更为牢固的关系,不仅要让目标群体使用自己的产品,还希望得到反馈和提高附加值。
不过也应该看到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推进,降低大数据分析成本,简化部署难度,提高分析速度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首要关注的方向。创新的大数据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挖掘与分析,帮助企业驱动大数据价值,从而深化客户关系,规避风险和诈 骗,提升业务表现。
上海纽约大学讲席教授陈宇新解析:“营销的角度来说,大数据的到来使服装企业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个体消费者的偏好,这也是所谓的大数据微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使得服装企业实现测量优化和传播企业信息,最终以针对性落到个体消费者身上,而这种模式很适用于服装定制服务。”
陈宇新在东欧的一位校友在上海开设了一家高级定制公司,“他向我介绍了他们做高级定制的流程。从特殊的沟通到设计初稿,然后再选择这种方案进行深化的设计,从确定面料到制作调整再到支付完工这个过程,他们搜集了一系列数据,通过了解消费者定制的时间段及定制集中期,为每个顾客建立档案,搜集顾客的购买频率和单次购买数额、偏好、服装款式等信息。虽然最初数据很少,但经过几年耕耘,他建立起庞大的消费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甚至还能挖掘出潜在客户。”
从宏观角度来看,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成为一个数据,这些数据被收集起来以后,将有可能为未来建构商业模式及商业竞争提供更多的重要依据。
大数据的落地
当然,大数据炙手可热,而热就意味着有泡沫,在众多的服装企业中不乏一些企业为了盲目快速追求利润,且并未对大数据进行深入了解,便走上了大数据“烧钱”的不归路。随着大数据的不断被“神话”,似乎该模式多数情况下只浮于理论基础上,由于数据量缺失、大数据清洗和分析能力不足,以及数据可视化瓶颈等问题,大数据一直迟迟未能落地。北京赛制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康强调:“大数据仅有数据信息是不够的,数据多并不代表有价值,真正的大数据应用一定要跟我们所处的行业进行深入融合,为行业的业务等需求作分析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在目前的服装行业来看,落地比较好的,更多是用大数据指导服装行业物流配送。百事云康以前是ZARA物流配送的提供者,这是一种线上线下O2O模式的结合,全程用数据进行控制,该模式可以让物流配送到达指定门店,与消费者线上订货配送连接在一起,即便店内无货也能在几日后在同一店内拿到所需货品,使消费者享受到专属服务,促使物流效益提高,解决缺货现象等。”陈宇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