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ndie Pop,即独立流行,之后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
如今,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在中国,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风格影响的一批年轻人,也被叫做“小清新”。
无论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还是个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朴实、超脱、静谧的特点而存在着。
小清新,当今时代新兴的文学风格。虽仍然不能在整个文学殿堂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其发展速度 却是越发的蓬勃。
小清新的音乐应该是清爽的曲风和随意的创作[2]。虽然听上去很小众,但这个范围还是比较广的。现在国内小清新音乐的代表有:自然卷、苏打绿、陈绮贞、牛奶咖啡等等,还有近年的“超女”“快女”“快男”中也涌现了一批“小清新”,像曾轶可、谭杰希、黄雅莉,还有很多走小清新风格的歌手或者音乐人也在不断的涌现。他们的曲风清新自然,温暖感动,歌曲内容也不像流行音乐中总是充斥着爱的死去活来的调子,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啊,孤独寂寞等等之类的,比较偏优美文艺类的。在清新粉发源地以及最强势的占领领域独立音乐圈中,以陈绮贞,张悬(并不是说张悬是小清新,只是说她们喜欢以此人为签),Keren Ann,范晓萱为四大教母,相对冷门些的如冯曦妤、王若琳、露水十一等后起之秀。
国外的小清新音乐比较多是日本的,但是这个小清新音乐其实是Indie Pop (独立流行乐)独立流行乐可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一大堆具有分明特点的有着独立流行气质的音乐,比如Chamber Pop、Dream Pop、Twee Pop&C86等等,但是由于这些音乐都有着各自的特别气质,所以它们又都自成一派,因此也就有相对应的音乐风格术语来更加确切地描述它们。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不足以形成一派的独立流行乐将会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音乐气质,此时,我们可以把这些理解为狭义上的独立流行乐。注意,即使是狭义上的独立流行乐,藉着音乐自身的多变性以及融合性,它也不可以被一种表达所能具体地确切描述。
文学领域
网上有人讽刺小清新们是自诩“写字的女子” ,她们65%曾经喜欢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宝贝或者郭敬明,以及郭敬明的周边写手。剩下35%则以杜拉斯,村上春树为代表的作家为品味标志。
其实如果去研究下小清新,看看安妮宝贝和安东尼的书,就会发现他们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别但都有共同之处。书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哀伤,再兴高采烈的喜悦也写的很平和,再愤世嫉俗的事情也写的很冷静,读来很有美感。文字上,抛弃浓烈的爱与恨,一切都是淡淡的,平和的,温暖人心而又不温不火的。
不管作者是不是在“闷骚”,至少这种生活的态度是不浮躁的。在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才是小清新的真实内涵。用日本风的说法就是治愈系。小清新和治愈系,不随大流的清新的生活方式,治愈自己的心灵。
影视领域
小清新电影的话,日本和台湾的很多,比如岩井俊二的电影。
岩井俊二可以说是小清新的鼻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张睿家饰演的《夏天协奏曲》,就是一部典型的台湾小清新电影。
当然啦,小清新电影绝不局限于这两地。只要拥有小清新气息的都可以,国外有很多的这种电影。
有些电影很小众,当然这些小众电影也是小成本。但是还是能带来感动和温暖。
摄影领域
小清新”摄影源自日本,构图简单、略微过曝。这种风格传入中国后,很多“小清新”拿起相机模仿。还有一些以小清新为题材的微电影。
这种透着一股温馨淡然气息的拍摄风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每一下快门仿佛都是漠不关心的指尖触碰,但照片中却藏着一种神经质般的敏感,好像青春期的小情绪,猝不及防的便将我们吸入到一个淡淡的世界中。这种带有小情节、小情绪和生活气息、温情柔和的“小清新”照片,其中的浅景深效果、每一个小细节及时时过暴的光线,都透着摄影的魅力。
网络领域
随着人们开始追求另类设计的步伐,相信越来越多的“非主流”产品会相继而生。当然若是真有一天“小清新”被用滥的时候,也许这类设计也就会成为普遍的设计观念,渐渐融入主流的产品大家庭。不过我们也始终相信,更多的设计概念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衍生出来。
小清新风格的网站不少,这类网站大多发展时间不长,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以及内容上加入了一定的小清新风格但还需要完善与提高,比如海内论坛。
当然,小清新类网站还有很多,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型或某一功能的网站,其小清新特点主要体现界面的整体设计以及网站的整体结构上,随着国内小清新类网站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领域也会赋予小清新特点更多的含义。
清新类型的互联网产品这些年似乎也比以往更加活跃,主要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