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秦墨
前段时间和一位现居荷兰的女性好友聊天,谈到衣着打扮的问题时,她很无语地说,自己这样天生爱美的女人在偌大的荷兰竟然找不到心动的衣服。我很费解,欧洲不是一直都是时尚的发源地么?她说,同一个牌子的衣服,在法国和在荷兰就大相迳庭了,荷兰的款式又少又丑。有时远远看到前面走来一个俊朗绅士,可等走进了一看,绅士的大衣角磨破了,手包也十分破旧。她总结,荷兰人穿衣随便,对服装似乎没有什么审美。但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却对建筑、家居装饰以及艺术情有独钟。
她的话让我想起新加坡,这个近两年GDP增速亚洲第一,去年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3名,达49271美元的东南亚发达国家。记得刚到新加坡时,看到街上往来行人衣着简单朴素,女生中几乎很少看到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裙装,多是再简单不过的单色调T恤短裤素面朝天,男生也是如此。上了年纪的新加坡人更是自然不必说,穿着松松垮垮,若有花型样式,也是大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样子,充满着俗气和过时的气息。而低头一看脚下,几乎清一色的夹指凉拖,不论年龄、性别和身高。即便是在商场大牌云集的乌节路,看到的也多是这样的打扮。
这样的随便简单的穿衣风格,和中国大陆深受韩日影响的年轻人的衣着打扮,以及有钱有身份的中年人精致的穿戴,是截然相反的。在国内,炎炎夏日正是各种明丽色彩、造型别致长短裙装、动人精致妆容大显身手的好时节。随便走进哪家中型商场,都是琳琅满目的各色服装饰品。即便不去商场,也有北京动物园之类的廉价时尚服装好去处。可以说从廉价到中档到高档,满足所有爱打扮国人的需求。我有很多国内的女性朋友,每周都会出门逛街买衣服,或者每天到淘宝上逛一逛,包裹不断。而每次没有半个小时以上的化妆打扮时间是基本出不了门的。
新加坡很多地方都会有规模不等的商场,但除了乌节路以外,其他很多商场所出售的正规服装品牌都是以造型简单舒适的平价夏装为主,鲜见有时尚亮丽的服饰。而在新加坡的很多巴刹(当地的杂货市场),可以看到更为廉价的服装店和布料店,很多上了年纪的华人更喜欢自己买布做衣服,但是款式和颜色是真心不敢恭维。所以如果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打扮很讲究的姑娘,那她多半是中国或者日韩的女孩。
不同的衣着打扮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以及对生活不同的要求和理解。这里其实并无对错。新加坡地处热带,一年四年炎热而多雨,长年生活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普通民众对服饰的要求自然就会更多从舒适散热不束缚身体这些角度考虑,再讲究衣着精细的人来热带地区呆久了相信也会变得不那么讲究了。
除此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勤劳节俭是新加坡的治国之道。从政府单位到普通企业到高校机构,处处强调效率,提倡节俭,不铺张不浪费,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装修,从随手关灯,到废旧纸张回收,到水龙头的出水方式,无一不体现了节俭。而普通的新加坡人更是生活俭朴,从不大手大脚的花钱,对于可要可不要的,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他们大多选择说不。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在无形中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中国人爱漂亮,特别讲究穿衣打扮,因为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衣装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地位和家境,如果衣着寒酸就会让人看不起。但其实有心的国人会发现,有时在街上看到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他们穿着多是简单朴素干净。这是一种中西认识上的差别。因为在他们眼里,服装更重要的功能是让自己舒适合体便于行动。从内而外的自信、和一种涵养的沉淀足以让一个人具有足够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早已不需要衣装的华丽和名贵来衬托体现。
人均GDP是中国近十倍的新加坡人,有一次这样对我说:我觉得中国人很有钱,他们竟然可以一次买好几个名牌包,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面对这样的表述,想想国人近年在香港、在新加坡、在巴黎、在纽约,在世界各地奢侈品商店的疯狂扫货,从中国大陆而来的一向伶牙俐齿的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