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崔滨
随着捅伤两名游客的嫌疑人投案自首,连日来笼罩在华山景区之上的重重争议,有了一些缓解。而此次发生在华山景区的种种乱象,正是历年黄金周里对超载景区管理失范的一次集中爆发。这说明,对景区超载现象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故宫人山人海、长城游客如赶集、西湖见人不见桥”等一类调侃,无不体现了“十一”期间各大景区爆棚下游客的痛苦,发生在华山的事件不过是一次极端的体现。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游客滞留及两名游客被捅伤发生在10月2日,而直到3日傍晚6时,华山景区管委会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错时出行。这种“撑死都不限人”的心态和做法,正是眼下对超载景区管理缺乏硬性规范的结果。
目前,我国对景区接纳能力的预警和判断仅仅依靠景区自行上报,既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更没有职能部门对景区承载能力加以管理和指导,这就造成了各大景区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味追求游客人数新高、旅游收入创纪录,而罔顾游客的游览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因为即使超载了,也无人能奈何得了他们。
如果对景区超载有相关规定,并且景区一旦违规就对管理者作出相应处罚,出现伤亡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游客被捅伤、山门被封堵、售票窗口被砸的事件肯定能够避免。
从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长假开始,到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国庆的七天假期已经成为缺乏休假福利的中国人一年中最为看重的假期。发生在华山的这次血的教训提醒我们,为确保游客在景区享受到安全、完善的服务,相关法规的完善和景区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