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天池,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非凡圣地,历经几亿年的地壳巅覆,风雪侵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见证了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历史的苍海桑田,在中国西域苍茫的原野上,造就了一处壮美异常的人间天堂!
天池,古称瑶池。又有冰池、神池、龙渊、龙潭的别称。天池之胜,不仅因其优美神秘的传说饮誉古今,更因其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蜚声中外,就连天池的得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
概述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境内。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天山博格达峰海拨5,445米,终年积雪,冰川延绵。天池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拨1,900多米。湖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随着海拨高度不同可分为冰川积雪带、高山亚高山带、山地针叶林带,和低山带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四个自然录象带。在天池同时可观赏雪山、森林、碧水、草坪、繁花的景色。附近还有小天池、灯杆山、石峡等景点。天池石古称“瑶池”,清乾隆时始以“天镜”、“神池”之意命名为天池。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天池”,为天池的今称首开先河;一说源于元代道教全真派首领邱处机的随行第子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山上有池,雪峰环立,倒映池中,师名之曰天池)……”,另一说取之于清代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句中“天镜”与“神池”的“天”“池”合音。追本溯源,天池一名由公元648年唐太宗在博格达峰设瑶池都护府,宋元时改作冰湖,至清代始称天池。
天池海拔1910米,呈葫芦状。南北长约3400米,东西最宽处1500米,平均水深60米,最深处达105米,水面约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亿立方米。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雄踞天池东南面。号称东部天山第一峰“。《新疆图志》载博格达:“维语神灵之谓”,成为民间尊崇的偶像。古代牧民尊为“祖峰”;哈萨克语意为民间故事《沙勒哈沙曼》中的勇士。诗人王树楠盛赞“南山伸臂拿天外,西域昂头到日边”,确实人间奇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十座著名高峰之一。“莫道苍穹无路到,此峰便是碧云梯”,更道出人们登临博格达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形成以天池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包括博格达峰、灯杆山、马牙山、白杨沟、花儿沟、小磨沟、哈熊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内的八大景区,总面积548平方公里。
新疆天山天池大景区由南至北,垂直距离约80公里,地理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集沙漠、戈壁、绿洲、山谷、草原、森林和雪域冰山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南部山区崇山峻岭、逶迤连绵,雪山冰峰高耸入云,林海草原苍茫无际,翠谷悬泉清幽激荡,中部平原田野广袤,阡陌纵横,一派北国田园风光;北部戈壁沙漠有许多保护完好的海相、陆相动植物化石群,堪称瀚海沙漠中的自然博物馆和史前生物大观园。在短距离之间反差如此巨大的自然风貌,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典型的地质地貌和动植物景观。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存在着一整套从第三纪至古生代石炭纪地层,揭示了距今五亿年以来,沧桑巨变的地质变迁和生物进化历程,并在此出土了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的“明星天池甲龙”和“小龙兽”“九龙壁”(恐龙化石)至今被收藏于北京中国自然博物馆,成为国宝。
从景区进山口至石门尤为典型,时间由新到古,依次排列着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的地层。在距离不到20公里的范围内,再现了近五亿年的时光变迁,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时光隧道”,原始岩画点缀期间,更展示了先民们曾在这草木丰茂、珍禽异兽群集的神山圣水之间,生活繁衍的生动史实。每一位上天池观光的游客,实际上也领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探察。
博格达峰北麓垂直景观结构奇特,由峰顶至山麓5个自然景观带十分鲜明,高山冰雪砾漠带、亚高山草甸草原带、中山森林带、低山干草原带和山麓荒漠半荒漠带。上天池登天山,这些景观带风貌各呈其胜,佳境目不暇接。中山带以下,是各类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的天堂,高山带以上则是探险考察者的乐园!
垂直自然景观带的形成,为天山天池景区“一日四季不同天”的神奇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春天池秀中掩媚,夏天池幽中露艳,秋天池深中显俏,冬天池旷中亮丽!“雄、奇、险、秀、幽、奥、深、旷”的天然绝色,四季变幻,胜景层出,神形各异,奇趣无穷,“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
悠久美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道教传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显示了天池人文景观和旅游文化的底蕴深厚,神秘迷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
历史
公元前十世纪,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神话,极具浪漫色彩。《穆天子传》卷三载:“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这一美好神奇的传说,激发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无尽遐想。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一首千古绝唱:“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至今令人荡气回肠!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2页载:“西王母者,不过是西方一国君”。直至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道徒们将西王母请入道门,尊为天界之首,一起被道教和世人供奉,顶礼膜拜。天池娘娘庙,当年规模宏大,香火鼎盛。至1932年毁于战火。1999年,台湾道教“慈惠堂”总道长周文义与乌鲁木齐道成实业责任有限公司在原娘娘庙遗址上合资修建了现今的娘娘庙。这一现代的壮举,对迷人的天池和悠久的道教传承又一次锦上添花。
据史书记载,公元1219年,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元太祖成吉思汗诏命,率弟子西行,一路讲经布道,修寺建观,赋诗抒怀。这位走遍名山大川,具有仙风道骨的长春真人到过阜康,登临天山瑶池和博格达峰后激情难抑,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宿轮台东南望阴山》: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并亲率弟子,在天池西岸台地上,修建道观铁瓦寺。铁瓦寺因青砖砌墙,铁瓦铺顶而得名。清代乾隆、光绪年间,天池道教达到鼎盛时期,铁瓦寺成为新疆道教的中心。天池铁瓦寺在历史上三建三毁,现在筹划在原址处再修,重现铁瓦寺当年风采,弘扬国教道光。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阜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回、哈萨克、蒙古、维吾尔等民族,长期生活在这灵山秀水之间。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饮食居住、装饰服饰、婚丧嫁娶、信仰禁忌、器乐歌舞、运动竞技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又是天山天池独特的、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具有无限诱惑力的亮丽风景,每位游览天山天池的宾客,都会领略到丰富多彩、纯朴热忱的民俗风情。令你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新疆天山天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神奇特异的自然风光,珍稀独特的动植物种,丰富光彩的人文景观,珍贵殷实的文献文物,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悠久深厚的道教传承,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在全国著名的山水名胜中,独领风骚!是休闲避暑、观光揽胜、探险猎奇、科学考察、运动竞技的理想境地。无数中外游客俯仰之间,为之倾倒,感慨之际,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