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避暑经济”火爆的背后
□孙春明 隋翔宇 报道 炎炎夏日,滨海旅游逐渐火爆,烟台几大海水浴场人满为患。
◆8月上旬,烟台虽然也持续多日高温,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而言,已属避暑胜地。7月1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在综合了气候舒适度、景观游赏度等4个指标的基础上,公布了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的避暑旅游状况,其中7月份的避暑指数,烟台排名第三;8月份烟台则跃升为第一,避暑俨然已成为烟台城市的一块新招牌。随之而来的“避暑经济”,也逐渐为外界所关注。
□ 本报记者 隋翔宇 见习记者 于冬亮 高天颖
本报通讯员 邹和臻
滨海旅游火爆
上午逛遍烟台山、东炮台公园,下午躲到第一海水浴场洗海澡,傍晚凉快时再到海边店里吃烧烤。8月3日,来自北京的徐瑞和他的三个朋友把一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烟台的滨海旅游也逐渐进入火爆模式。市内多处旅游景点都迎来了游客高峰。8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第一海水浴场,见到海水里和沙滩上挤满了人,几乎没有插足之地。“今天是工作日,本地人一般都是傍晚下班之后才集中过来,下午在海边的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游客。”海水浴场旁卖泳衣的孙大姐说。
在游客的带动下,浴场周围餐饮、住宿的生意也进入旺季。“七八月份孩子们都放假了,来烟旅游的大多是家庭,也有单位集体福利来烟旅游的。像我们的海鲜大排档从下午5点开始营业,6点来就没有座位了。”旅游大世界的于经理告诉记者。
海边的酒店也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形。记者电话询问了二马路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客服人员回答称,现在房间已经订满,什么时候有空房则不能确定。“很多顾客是来旅游的,他们有可能会临时续房,继续入住。”她说。
不仅烟台市区如此,山东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夏季旅游也极为火爆。8月2日至4日三天,长岛交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进出岛旅客达120617人次,运输进出岛车辆5667车次,发送航班534个,海上游旅客运输6500多人次,3日当天进岛游客高达25690人次,4日当天出岛游客高达27977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游客涌入带来多方考验
随着外地游客不断到来,给烟台的交通、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烟台进出交通感受到的压力最为明显。市区某旅行社导游李一鸣告诉记者,到烟台的外省避暑游客中,以北京和东北等地居多。烟台机场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烟台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84007人次,同比增长19.6%。目前,不仅是北京方向票源紧张,大连、西安、成都等多条航线,也需要提前一天以上购票。
铁路暑运同样不轻松,根据烟台火车站预计的数据,今年暑运发送旅客可达80.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为做好暑期旅客运输工作,烟台火车站已加开烟台到深圳、烟台到成都、烟台到北京的临客。
除了交通压力,外地游客大规模涌入也使得烟台的游客权益保障能力受到考验。日前,在烟台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蓬莱,当地旅游质监执法部门就向各旅行社发布旅游团队接待风险防范紧急通知,结合旺季期间旅游投诉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对当前旅游市场接待风险进行预警。比如,通知要求各旅行社安排团队就餐时,要做好预防季节性腹泻,避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安排游览时,慎重安排烧香、拜佛、购买玉器等容易引发游客投诉的场所游览;在安排渔家乐、旅游车辆、团队餐时,要安排具有合法资质的场所等。以此减少和避免旅游投诉、旅游纠纷的发生,确保旅游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推动烟台旅游转型
7月1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报告指出,避暑旅游不同于避寒旅游,其市场需求总量、需求人群范围远比避寒旅游大得多。
仅以学生与教师群体、老年人群体及“火炉城市”居民三个避暑主体市场的不完全统计与分析,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考虑避暑旅游消费周期长、频次高的特点,2013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约在5000—6000亿元。
烟台市旅游局局长张丛认为,这对于烟台旅游业来说不仅市场前景广阔,并且也是一个转型的契机。“避暑游不等同于简单的观光游,它本质上是一种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张丛说。
在《烟台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全面加速烟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六个转变,“推动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便在其中。
目前,避暑板块所带动的夏季旅游在烟台全年旅游市场明显占主导地位。2012年的四个季度,烟台接待的国内游客人数分别为749.4万人次、1256.9万人次、1581.2万人次以及862.47万人次,夏季的6、7、8三个月份客流量明显高于其他。
据了解,为打好“避暑经济”牌,全面建设休闲城市,烟台已提出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城市信息咨询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休闲景观、城市文博院馆公园街区建设,并将打造100个城市休闲场所,建设国际滨海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