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评论:香港艺术节是甜品还是巨无霸

评论:香港艺术节是甜品还是巨无霸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7 09:47 编辑: 网络 查看:

  为期5周上演137场演出和222场活动,香港艺术节规模盛大,然而这座城市的焦点终究不是艺术。

  香港艺术节在每年的二三月伴春而来,成为香港本地乃至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艺术节。今年是第42届,也是公认的演出“大年”,尤其舞蹈类演出,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最大牌的艺术家作品。其中既有已故“舞蹈女皇”皮娜·鲍什早年创作的舞蹈歌剧《死而复生的伊菲格尼》,又有荷兰舞蹈剧场灵魂人物依利·基利安和美国后现代舞蹈大师崔莎·布朗的经典之作。

  戏剧、音乐与传统艺术类同样不乏亮点。艺术节收官大戏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五个多小时的鸿篇巨制《莎士比亚非洲故事》,就吸引到北上广不少艺术从业者与爱好者倾巢而出,“打飞的”赶来朝圣的人群里还有内地戏剧导演孟京辉和郭晓男等人。

  为期5周上演137场演出和222场活动,如此规模的香港艺术节放在全世界也算得上艺术节中的“巨无霸”。其专业化程度之高与国际视野之广,是香港艺术节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节目编排不拘一格,以风格多样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无论经典、先锋、本土、异域的,都能在艺术节上得到展示。

  并且,欣赏一流的艺术还不用花费一流的价钱。香港艺术节所有演出平均票价设在两三百港元,学生还可享受半价票,这大概就是在北京随便看一部小剧场话剧的价钱。提前半年开始预售既分担了艺术节的资金压力,也不易造成热门节目在短时间内的哄抢。

  对于一个长达5周的大型艺术节而言,节目过于分散恐怕是外地观众成行的一大阻力。另外,当地的宣传气氛也不如意想中那样浓烈。除却文化中心、演艺学院等演出场所,以及地铁灯箱的海报,艺术节在整座城市几乎难觅踪迹。

  大概与门庭若市的商业街和购物中心相比,剧场永远是一个寂寞的存在。说到底,这座城市的焦点终究不是艺术,艺术不过是主菜之后一道锦上添花的甜品。但当我从尖沙咀闹市区的文化中心散戏出来,漫步于星光大道,穿梭在忙着按快门、大包小包采购的人群之中时,我忽而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和自在,并确信有些东西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就像艺术改变着城市,改变着城市里的人一样。

  新京报记者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