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两增一平” 国内旅游收入增15%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两增一平” 国内旅游收入增15%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30 12:08 编辑: 网络 查看: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李政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消息,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日出版发行,《报告》指出,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呈现“两增一平”的总体特征,客源地、目的地的出游和接待能力高速增长,游客旅游线路选择较为平稳。

   《报告》显示,客源地方面,区域出游能力差距变小,中西部省份波动剧烈。虽然各省区的总体出游能力基本仍维持在“7:2:1”的比例关系,但从各年份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出游能力已呈现一定程度下降,而中西部地区略有上升。2013年东部地区累计出游能力为65.7%,比2010年降低了4.3个百分点,同期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累计出游能力降低了4.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表明,东部地区出游能力的比重在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在升高,区域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2010-2013年各省份出游能力排名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内蒙古、陕西、安徽、新疆等省份排名分别下降了8、5、5和4个位次,而贵州省同期则前进了4个位次。表明中西部地区省份正处于区域旅游发展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不稳定性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目的地方面,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次绝大多数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长率,旅游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人次增速。研究显示,包括广东、甘肃、安徽、山西、四川、青海、湖北、云南、新疆等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旅游收入均在研究年度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其中,广东省、甘肃省增速分别高达62.8%和41.2%。即使国内旅游收入增速最低的北京市,也达到了15.3%的增长速度。就旅游接待和综合服务能力而言,广东省仍保持着全国第一的位置,而排名较低的西藏则有所增强,前进了两个名次,摆脱了落后的水平。17个省份的游客满意度排名有所上升,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四川取代上海成为游客满意度最高的省份。这表明,区域旅游发展已经涵盖了东中西所有区域,国民旅游已经成为普通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且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发展具备了更好的市场基础。

    传统线路热度不减,新兴线路不断增加。依托现有的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传统热点线路仍然是大多数游客优先选择的线路。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旅游线路形成了我国游客出游选择的主要载体。这三大区域间每天的航班数均高于160架次,其中,长三角到珠三角地区的航班数达到了277架次。随着新兴自驾车游客数目的增多,新兴旅游线路也不断显现。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广西南宁青秀山等景区接待近3万辆自驾车,湖南岳阳楼景区单日接待自驾游车辆近5000台次,湖北十堰武当山仅10月3日一天就迎来了1.27万台自驾车。在区域旅游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正在面临全新的旅游发展契机。

    此外,区域旅游创新发展方式,县域旅游最具活力。各地政府响应“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域化”理念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认同,河南省嵩县提出了“县域景区”、“5A嵩县”的发展战略,并通过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融合、推进政企分开等措施,推动县域旅游发展创新,对县域旅游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报告》建议,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不断挖掘政策红利推进区域旅游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战略逐步实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战略机遇,重视以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生态化的旅游产业和消费体系;加强对典型案例区旅游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培育区域旅游发展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