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马踏飞燕雕塑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

马踏飞燕雕塑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02 08:08 编辑: 网络 查看: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

 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计231件,其中有三颗铸有“将军”字样的银印,最可贵的是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包括马三十八匹、牛一匹、车十四辆、手执矛、戟、钺等兵器武士俑十七件,各式立座奴俾牵马俑二十九件,共计九十九件青铜器物分成若干组而形成一完整的仪仗队伍。 

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则是一件飞奔中的马—这匹马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设计师以娴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并浑然一体的贯注在昂扬的马首、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虽然它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却完全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在三维空间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妙而有壮汽”的完美境界。那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曾使得一代诗人郭沫若深深折服。曾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后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排铜奔马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展出期间,观众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从比,铜奔马名扬世界。

铜奔马自出土以来,有关它的称谓、断代及制作者等,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孜孜探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天马文化热”。但由于史料匮乏等原因,研究进展不大。

     从1989年起,年轻的武威学者董洪异军突起。他运用自创的“黑箱考古理论”,引用确凿的史料证据,推断出铜奔马雕塑制作的设十师为东汉明帝时的武威太守张江,认为铜奔马的准确名称应为“马踏飞燕”。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动物雕塑产生的汉代,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马踏飞燕”展现的也正是那个时代昂扬奋进、纵横驰骋、意气风发、充满自信的大国国民的主流心态。“马踏飞燕”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将之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其意义不言而喻。

1995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向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都授予了以“马踏飞燕”为主图案的铜制奖杯。该奖杯底座是铭牌基座,上部为长城烽火台和镀金浮雕地球,铸铜“马踏飞燕”四部分重叠组合而成。其寓意为中华大地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犹如万里长城源远流长。如今,在我国几百个优秀旅游城市的显著地段,都可以看到按比例放大后的“马踏飞燕”铜制奖杯的马踏飞燕雕塑。

宏光铸造马踏飞燕作品、佛像、铜钟等工艺品,欢迎洽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