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记(1)
感受台北故宫博物院
2月13日
按照计划,今天去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区。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其藏品全部来自大陆,其建筑设计也是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的墙壁,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台之上,典雅庄重。
台北故宫博物院外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厅
游客从这里拿取耳机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北京紫禁城,累金、元、明、清各朝的皇室搜集,聚合了中国历代许多奇珍异宝。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5年10月10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经过几年对宫内珍藏文物的清理整理,在北京紫禁城建立了故宫博物院。
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当局做出转移故宫国宝的决定,选择重要文物南迁。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宝又与南京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一起分三批踏上西去的旅途。抗战胜利后,南迁文物由重庆循水路运回南京。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分批转运台湾。
1962年,台湾当局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了这座宫殿式建筑,196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正式落成并命名为中山博物院。至此,运往台湾的珍贵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
来台湾前,朋友告诉我,台北故宫博物院内不允许拍照,只能观看和听讲解。于是我特意准备了一支录音笔来录制导游的讲解。
进到馆内,我们每个人取一部耳机,戴在耳上,导游有一个微型话筒在胸前,每个导游话筒传出的声音,只有本团游客听到,这样导游可以不必大声讲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同时参观的团体无数,但是每个团之间并不干扰。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因此游客能够看到的仅仅是馆藏文物书画的四分之一。
由于不能拍照,因此根据录音整理,回来再查阅一些资料,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印象较深的典型展品。(图片选自百度)
肉形石(镇馆三宝之一)
肉形石,顾名思义,是像肉之石,横看竖看,真的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这是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令人叹为观止。
翠玉白菜(镇馆三宝之一)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镇馆三宝之一)
鼎高53.8厘米,半球状深腹,三足皆作兽蹄,一对壮硕的鼎耳。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鼎腹内铸有32行铭文,共497个字。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为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橄榄核雕:在一个小小的橄榄核雕刻出的带蓬的小船,以及船中的游客,栩栩如生。
象牙球雕:精美绝伦的神奇球体竟达17层
乾隆香山九老(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