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论华山 ——对黄金周“华山事件”的思考 今年国庆黄金周,游客来势太迅猛,出行人数的“井喷”造成全国各地热点景区几近“爆棚”,人满为患。国庆长假前三天,华山数万人滞留、普陀山2万多人滞留、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三亚海滩成垃圾场、鼓浪屿‘沦陷’、西湖见人不见桥、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国庆期间,国内各大媒体新闻报道集中在交通方面和旅游方面,负面新闻不断。交通报道以高速公路拥堵为主,而旅游行业则主要集中在涨价、拥挤以及污染方面。其中,尤以10月2日华山数万游客挤爆景区事件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华山数万游客滞留山顶”、“华山游客被保安捅伤”等成为各大新闻或微博的标题,迅速在网上传播,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和热议,成为这个长假社交媒体持续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次突发的旅游危机事件造成假日期间的国民热议,或许也可以成为我国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推力,因而建设性的思考或许比批判更具有现实意义。透过“华山”事件,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微博等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旅游信息发布和形象推广的重要渠道,旅游服务交易的信用等级评价、点评口碑和微博舆论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对景区的体验吐槽也正在迅速重构旅游网络形象版图。透过该事件的背后,网络社交媒体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爆炸式传播,舆论控制和引导难度较大。10月2日有人发布微博称“一对滞留夫妻要求退票,被景区保安痛殴并捅了十数刀”,一时间引起众多用户的关注和转载。经历该事件受害者在微博上积极互动,其微博转载量累计达到10,7326万条,随后几天各大微博用户对该事件积极的参与讨论,截止10月8日,腾讯微博关于华山事件的广播有628,900条,涉及到的话题共1,260,919条;新浪微博11,023,517条,搜狐微博49327条。微博的爆炸式传播随即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竞相跟踪报道。截止10月8日,华山游客被捅事件新闻报道量为903篇。“华山事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表1)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传播速度超乎想象,引发国民的热议。 表1 关于华山事件各种社交媒体的热议数量 社交媒体名称
社交媒体名称 微博 博客 论坛 新闻报道
数量
12,333,763
2,287
4,178
903
注:数据截止于10月8号
第二,负面口碑效应,对旅游形象影响极大。显然,以图片、评论为内容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型旅游体验模式,其爆炸式的传播大大增加了华山的负面影响程度,严重影响的华山旅游的网络形象。网友“手机微搞笑”通过微博在网上发起关于华山的投票,截止10月8号共有583人参与投票,有542人表示要远离华山,所占比例为93%。有关报道简单对比(不完全统计)西湖景区以及华山景区在十一假期间微博中,被提及“投诉”、“拥挤”、“再也不来”、“好玩”等的词频数,发现“拥挤”在华山被提及的次数是西湖的两倍,而“好玩”提及的次数华山只有西湖的二分之一(如表2)。但是“投诉”、“再也不来玩”这样的词汇,华山则是西湖的4倍以上。
表2两大景区的不同关键词微博词频数 景区
景区
总微博数
投诉
拥挤
再也不来
好玩
西湖
华山
1115001
2199087
22
108
281
487
23
84
374
184
美国尼尔森公司发布过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由此可见,负面口碑对景区的形象影响具大,坚持口碑推广和信誉至上才是长久之道。
[责任编辑:赵徐州]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