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典藏文物大多是“锁在深宫不见人”,另一方面,紫禁城内却又是“黄金周里人挤人”,仅今年10月2日一天,故宫就接待游客近13万人,远远超过其最大容量。而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从1949年到2010年,故宫共接待购票入院观众3.12亿人次,年入院人数由1949年的100.9万人次逐渐增加到2010年的1283万人次,2010年北京故宫票款总收入5.9亿元。
“到故宫参观的95%可以说都是奔着宫廷建筑与设施去的,而不是故宫的收藏,即使想看收藏,由于故宫太大,对于寥寥无几的展览也大多是走马观花,而真正想观摩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的观众其实大多被挡在门外,为什么不能把展览参观和古建筑参观适当分开?说到底还是一个意识问题,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皇家意识,即认为这些收藏是私藏,从没想到故宫的收藏是属于全体国人的。”一位文化研究者认为,这其实背后涉及一个更大的问题,故宫到底是谁的?故宫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是单纯故宫的问题,它暴露的是现有文化管理体制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公共文化究其实质,一要“姓公”,二要有文化。所谓公共文化的“公共性”,体现在普遍性、均等性和非营利性上。公共文化设施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应为全体民众服务。
而探寻北京故宫今年以来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公共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冲突。淡忘或忽视了博物馆的公共性,也是导致故宫一系列事件的主要源头,而让公共文化机构回归公益、回归公众,接受社会监督,才是杜绝此类问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