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岳霞
近日由《第一财经周刊》发起,通过对400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名,最后得出的400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排名出炉,长沙被列入“新一线城市”,这意味着,长沙已被承认为综合能力及潜力超强城市。“新一线”城市还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等共15个。
这15个城市,它们或为直辖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以及可观的政治资源;或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或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这些城市理所当然也是各大公司的战略要地。
依据 对400个城市10项指标进行排名
《第一财经周刊》推出的“新一线城市”以什么标准评出?
从今年3月份开始,《第一财经周刊》从《财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中抽取了285家大公司进行走访调查,考察了它们在中国的区域布局和未来的战略重点区域,以及它们对中国城市未来成长性的认识。
《第一财经周刊》还调查了银行、房地产、汽车、奢侈品、零售连锁、酒店、快时尚等多个领域的140个一线品牌在全国的城市分布,考察了它们进入的城市数量和开店的数量;调查了来自北上广等传统一线城市的1000多名年轻公司人,考察他们在现工作地之外乐意去工作和落户的其他城市;此外,还搜集整理了400个城市的2012年GDP规模、居民人均收入、《财富》500强企业落户的数量、211高校数量、国际航线的数量、外国使领馆的数量、机场吞吐量等。
在这些一手数据的基础上,《第一财经周刊》对400个城市进行了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人均收入、211高校数量、《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等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
前景 新一线城市未来机会更多、人才愿留
之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长沙进入“新一线”行列,自然是“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刚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毕业的长沙妹子杜思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一直以为长沙是个娱乐业发达的二线城市,“我跟英国朋友介绍长沙,说是个历史悠久的中部小城市,主城区打的30元内可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印象,杜思回国后求职目标一直是瞄准北上广深四地。“一线城市机会多又相对公平,二线城市潜规则多讲人际关系,这是坊间的讲法,看了这个新一线城市名单,自己要重新认识长沙。”杜思表示。
对于人才的吸纳指数,一直是区分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大人才网站最常用的标准。记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同城等网络招聘官网上看到,基本所有涉及职位数和岗位需求数统计分析报告都会以“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来进行区别,差别显而易见。
当然差距还是在缩小。今年前程无忧一项关于“去不去一线城市工作”调查显示,有50%的人选择去非一线城市找工作,而这一比例在2009年为24%。越来越多的人逃离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一方面确实“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对人才有着更多的吸引力。
机遇 长沙城市经济进入更好良性循环
早在2012年,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就表示:“二线城市会变成一线城市的,相比来说成都和长沙有可能。”
2012年4月1日,武广深高铁全面对接,长沙深圳“三小时生活圈”如期而至。在交通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成就更大的经济发展圈。
进入一线城市,对长沙而言,意味着实力的展示、品牌的提升和吸引资本的影响力,毋庸置疑都是利好消息。
在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傅沂看来,进入新一线城市群,长沙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长沙进入一线城市后,我认为要与武汉、重庆、南京、成都等城市真正比肩,还需要对内做好长株潭城市融合,对外加深与武汉城市群的合作,在中部城市群中奠定自己的地位。”
傅沂认为目前长株潭城市融合不如武汉三镇紧密,“单靠一个城市无法独大,不过武汉三镇的融合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我们也要给长沙城市群融合时间” 。
新一线城市
长沙
成都
杭州
南京
武汉
天津
西安
重庆
青岛
沈阳
大连
厦门
无锡
福州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