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摄行.台湾】(二):台北故宫镇馆三宝

【摄行.台湾】(二):台北故宫镇馆三宝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17 19:5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农历进入冬季,正是台北阴有小雨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我们冒着细雨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对于大陆的大多数人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熟悉两岸文化的人也许都有这个印象:北京故宫的建筑世界第一,台北故宫的藏品世界第一。

    导游CC小姐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位于台北山清水秀的外双溪,占地面积1200亩,1965年11月12日落成。尽管从外观上看,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显然秉承了中国宫廷式的建筑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下,显得典雅而壮丽。目前,这里珍藏着1948年以来从大陆运来的70多万件珍贵文物。”

    站在院前大眺台上观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于北京的故宫,而紧贴博物院的是覆盖浓密树林的陡峭山势,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从外形看,筑物似为2层,实则4层,建筑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8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及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图书、文献、碑帖以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层楼后面架了一座长廊天桥,直插人后山之腹,原来是一个深180米、高6米、宽3.6米的山洞,洞内分为一个个小室分类收藏文物,全部没有空气调节系统、防潮系统、防火系统和防盗系统。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我们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是展厅参观各旅行团自成系统,互不干扰。原来,台湾故宫博物院运用了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同一旅行团的成员佩带同一频道的耳机,导游CC的解说,只有我们团的成员可以听见,万一有团员走散了,CC一声呼唤,就知道在那一个展厅。

    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3个月会换一次展品,即便这样,要把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我在十多年前,就见过“翠玉白菜”和“五花猪肉”的玉石雕彩色照片,我完全被它的逼真和巧夺天工而震慑了。
    “翠玉白菜”是一件玉器巧作,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雕刻匠人巧妙地运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彩变化,雕出一株浑然天成的大白菜,翠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翠玉上还巧奇天宫地雕上了一只螽斯虫和一只蝈蝈,爬在菜帮的上面,栩栩如生。也许稍受惊吓,它们就会跳走。这棵白菜与真白菜大小相近,滋润新鲜,感觉用手指一掐就能掐出水来。据说“翠玉白菜”是清朝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在清代,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表明新娘的纯洁,蝈蝈则有子孙绵延的意思。由此可见,翠玉白菜是一件既有生活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嫁妆,当年珍藏在瑾妃所居住的紫禁城永和宫内。
    “五花猪肉”其实是猪肉形玉石,看上去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油光闪亮的,像刚从锅里端上来,还冒着热气。然而,这块让人垂涎的东坡肉其实是一块石头,其色泽纹理都是天然形成的,形象逼真,世上少有。造型酷似我们在南京吃的红烧东坡肉,精肉、肥肉和肉皮的质感都充分体现出来,细细地看,肉皮上连毛孔也刻了出来,真是令人称奇不已,忍不住想咬口尝尝。

    这两件玉雕,都是清宫中的至爱,长年陈列在皇室贵族把玩方便的博古架上。在众多的宫廷赏玩之中,能有此番的幸重,比起万千佳丽能争得皇帝恩爱,更不容易。
    第三件当属毛公鼎:

    据考证,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在中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就是铭文最多的这件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该铭文是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同时也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价值无双的瑰宝重器。

    ……

    由于参观时间冗长,注意力过分集中,大家觉得都很疲惫。坐上了专用巴士,谈到这些文物的大迁移,如何从大陸运到台湾,我却来了精神。这段历史,我真算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了: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华北面临日军入侵威胁。北京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上海,以保护那里千百年来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物宝贝的安全。可何曾想到,这么一个决定,却引出了历史上让中外人士震惊的文物大迁移事件,历时18年,行程由北京到上海、南京,再由南京分三路分别经长沙、汉口、宝鸡,最后到四川、贵州,抗战胜利后再返回南京。1948年又再由南京到台北。纵横跨遍中国东西南北。文物先后共分五批运送,总计一万三千多箱。70多年前的运输条件是人们可想而知的,这些文物历经火车、汽车、马车、人力车、轮船、木艇,甚至肩扛腰背,翻过雪山,跨过黄河、长江,甚至逃过日军的无数次轰炸,避过土匪的抢劫。在峨嵋、贵州的寺庙、山洞收藏的8年中,它们亦躲过了大火、潮湿、白蚁等侵害。在此大迁移中,如此大批的东西,如此恶劣的环境,到达台北时,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是无一受损,这真是历史的奇迹。
    导游CC小姐听得认真,不时伸岀拇指,啧啧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