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街拍 > 对长沙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对长沙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8-03 18:2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对长沙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城市定位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综合地确定城市坐标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和个性化。城市定位更是为了明确城市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近年来,长沙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飞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生境日益优美。在较高平台上实现城市新的跨跃,把长沙打造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休闲宜居都市,更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
    1城市空间定位:凸显国际性、区域性与地方性
    根据长沙城市现状与发展态势,空间定位既要有战略高度和世界眼光,又要体现长沙的全国坐标、中部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上:现代化生态型国际城市、国家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主核城市。
    1.1现代化生态型国际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一是长沙有政策资源。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自然获得了“两型”发展的政策机遇,这就意味着长沙生态环境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经济也会快速发展。长沙市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的战略,将有力推动长沙现代化生态型国际城市建设。二是长沙有产业基础。长沙成为第12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长沙走向国际化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长沙产业发展大步走向国际化,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电子信息等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博世、玻壳、百事可乐、易初莲花等纷纷落户长沙,各类国际会议也相继在长沙召开,如首届商务智能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等。长沙旅游已迈向国际化,入境旅游提升了长沙的国际知名度。三是长沙有发展潜力。长沙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提速城市道路、桥梁、绿地等硬件建设,加速信息、通讯、综合服务等软件建设,逐步成为国际通讯和国际交流中心;长沙坚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创新科技、繁荣金融,拓展外向型经济,日趋成为高科技和国际资本的聚散中心;长沙坚持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强立法和执法,注重城市宜居性,将让市民生活在一个具有国际品位的城市环境中。长沙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气魄,从更大的空间范围构建特大城市框架,将打造成一个生态、山水、园林浑然一体,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现代化生态型国际城市。
    1.2国家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长沙成为中部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中心城市,具有多种引领势能,发挥着积极的枢纽作用。一是地理区位优势。长沙处于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成渝城市圈以及武汉城市圈构成的区域中心。长沙处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大市场的腹地,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陲的前缘地带。长沙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在多边的大流通中可以东西逢源、南北联动,必将促使中部及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向长沙聚集,成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二是基础设施优势。长沙已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长沙为国家公路主枢纽城市,铁路发达,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水路通江达海,把长沙与中部地区、国内国际的广大地区和市场联接起来。三是省际带动优势。长沙位于长江以南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之间的地理中心,是四大中心城市形成的环经济圈中唯一承担资源依托、流通连接、技术吸纳、经济辐射的中心城市,在中部与西南部地区的资源配置与经济结构转换中具有较强的跨域性辐射引带功能。四是经济成长优势。2006年-2009年,长沙市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幅15.3%,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8%,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
    1.3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长沙,“一主两次四组团”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已经形成,市域城镇体系沿湘江、319国道的“十字型”发展主轴基本建成,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以“三横五纵”、“六桥三环”为骨架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立。2009年长沙运输周转量232.72亿吨公里,增长7.9%,旅客周转量增长17.7%,货物周转量增长9.2%,分别比上年加快4.4、12.6和7.1个百分点。107、319、106国道和多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相接,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京广铁路经株洲东接浙赣线,西连湘黔线,石长铁路与枝柳线连接。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跻身全国民用机场旅客运输吞吐量前13强。水路通江达海,航运经岳阳上达重庆,中抵武汉,下至上海。特别是武广客运专线与在建的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在黎托交汇,使长沙成为国家重要的铁路枢纽,扩建中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成为中部枢纽机场,为长沙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国际化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1.4长株潭城市群主核城市
    结合长株潭城市空间特征与功能布局,长株潭都市区以三市三个主城区为核心,三个主城区结合部为绿心,突出长沙主城区主核的地位,形成“一主两副环绿心”大都市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结构。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产业基础雄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也远远强于长株潭“3+5”城市群其他城市。2009年,长沙GDP为3744.76亿元,岳阳、常德、衡阳、株洲、湘潭、益阳、娄底分别为1272.15亿元、1239.2亿元、1168亿元、1022.6亿元、739.38亿元、591.6亿元、569.7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长沙市人均GDP达56620元,岳阳、常德、衡阳、株洲、湘潭、益阳、娄底分别为24543元、22496元、17299元、27474元、26608元、14071元、14492元。
    2城市功能定位:打造创业、创意与创造之都
    依据长沙城市的空间定位,功能定位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战略性城市群为目标,科学定位长株潭复合城市功能;以“成长三角”空间理论为指导,做好长沙“主核”功能的选择与扬弃;以共构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突出长株潭核心功能的分工、协同与组合。基于目标与问题的双重导向,长沙城市功能定位为:创业之都、创意之都、创造之都。
    2.1创业之都
    创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发展之基,让各类人群就业创业是城市的最高追求。城市只有提供人们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机会,才能成为居得下、居得好、居得久和居得乐的幸福家园。一是创业获得政策支持、政府鼓励。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创业之都,推进创业富民”的战略部署,随之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长沙市推进创业富民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突出创业富民,建设创业之都”被列为长沙市政府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2009年12月,长沙市委、市政府举办2009年度长沙市“创业百星”大型颁奖典礼,表彰创业富民先进个人与集体。二是创业形成一定规模。数据显示,2008年9月到2009年末,长沙新注册企业16173家,同比增长25.3%,新注册登记个体户42647家,同比增长20.6%。2009年末,长沙有1.24万人成功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近6万人。全市共有创业培训机构16个,创业园区30个,创业孵化基地36个。三是创业成为城市名片。2009年9月19日,长沙被评为首批“中国创业之城”,成为我国首批20座“中国创业之城”之一。长沙在创业富民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以创业为本、以创业为荣、以创业为乐的优良社会风尚,成为要素集聚、成本较低、功能配套的区域性创业中心。
    2.2创意之都
    创意是超越传统、突破自我、打破常规的导引。创意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了长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了长沙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沙文化产业在长株潭城市群、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居于优势地位,创意产业是长沙文化产业在新领域的发展,必将极大地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是创意平台逐步筑成。长沙芙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湖南雨花创意产业园、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苹果天马创意城等,成为长沙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二是创意产业加速成长。以文化为基础,创意设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影视和广告服务、文化娱乐、电子商务和教育培训等,正在形成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链,带动着长沙就业与经济发展。长沙动漫已成为国产卡通品牌产业化推广和应用的领头雁,长沙市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卡通品牌的诞生地。三是创意服务日臻完善。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楼宇和配套项目,以及中心广场、特色景墙、观景台等硬件设施,也在逐步配套跟进。
    2.3创造之都
    由“长沙制造”迈向“长沙创造”,意味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创造产业具有基础。2009年,长沙工程机械、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4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0%,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长沙机械制造业已经形成综合比较优势,特别是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如三一重工的拖泵系列、山河智能的桩工系列,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40%,在国内有引导行业发展的势头。二是产业重组步伐加快。2009年,长丰集团与广汽集团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成为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后首个跨区域联合重组项目;比亚迪收购美的三湘并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又一重大战略重组项目。201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成为长沙首个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三是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为了打造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新材料四大千亿产业,以及比亚迪、广汽菲亚特、陕汽重卡、北汽福田、中铁轨道、中电太阳能、威胜电子、晟通科技、山河智能、蓝思科技等十大百亿企业,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引进技术的改进、创新率达25%以上。
    3城市意象定位:构筑天下星城、人间福都与乐活家园
    在城市国际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建设极易步入趋同化的误区。长沙城市意象定位应该发掘其诸多资源,按照独具性、排他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精神,提升长沙整体知名度、宽容度、大众性和文化品位。结合长沙本身历史文化、现实资源和城市特色,将长沙城市意象定位于“天下星城,人间福都,乐活家园”。
    3.1天下星城
    以长沙称谓由来的悠久史传,揭示长沙厚重的城市文化,彰显今日长沙巨大的发展成就,隐喻长沙未来的美好愿景。一是长沙历史底蕴深厚。据传,我国商、周时代以后,远古先人在天象观测中逐渐发现并命名了的二十八宿(星座)。根据古天文学的星宿定位,长沙因地处轸宿旁的附属小星----长沙星之下,故而得名长沙。唐人张谓《长沙风土碑记》云:“天文长沙一星,在轸四星之侧。上为辰象,下为郡县。”所谓“下为郡县”,就是指的长沙城。《明史·天文志》也说:“长沙小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