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藏品,样样都是国宝。而保护、研究这些国宝的又是什么人呢?
20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四十个寒暑里,一个人从健壮的小伙子变成了鬓发斑白的花甲老人,将自己毕生的聪明才智,心血汗水都奉献给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事业,这个人就是已退休的原故宫修复厂(现文保科技部)专业修复人员刘玉先生。
刘玉复制过故宫书画藏品上的印章五千多方;复制过《皇帝之宝》整体一件,给已故的陈毅元帅、叶飞将军等人治印;为故宫建院60周年刻纪念章;研究调制库存百年以上的硬块印泥复原使用;参与复制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等许多文物。
师从“北金”
1960年故宫修复厂成立了摹画室。负责书法篆刻的金禹民先生是三四十年代就享誉印坛的名家。但由于金先生身体不好,经过考评,院长吴仲超和古文字专家罗福颐选中了刘玉当接班人。之后,刘玉正式拜金禹民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篆刻,为故宫书画藏品复制印章。
拜师之前,刘玉在修复厂的木工室干活。工作中,他不仅见到了金丝楠木、黄杨木等珍奇木料,还跟各有绝活的师傅们学到不少手艺,并参与了不少器件的修复工作。
金先生是印坛“南陈北金”之“金”,他的各种书体“俱称拔萃,尤以小篆著称”(启功先生语),又擅长制砚、制纽、刻碑、刻竹等技艺。有高水平、多才多艺的名师引路,又有故宫这得天独厚的环境培育,刘玉又开始了以复制印章为主的文物复制工作。当时,故宫修复厂有8个工作室,10多类专业人员。各类专业人员多少不同,惟有摹画室专门复制印章的就金先生1人,后来的30多年也只有刘玉1人。
学艺在故宫
刘玉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篆刻艺术,他把有限的业余时间也用来临帖、习字、刻章、读书,买书常用午休时间。当时的书法篆刻用书出版得很少,他还是费尽周折置备了《康熙字典》、《六书分类》、《古籀汇编》等工具书。多年来,刘玉研读、临摹的碑拓不知有多少,仅《石鼓文》就习临了上百遍。因买不到印集,他从图书馆借了邓石如的部分印集、吴昌硕的《缶庐印存》,把书上的印样一方一方勾摹好后,装订成册,学习使用,至今保存。
身处故宫,刘玉可以时常去绘画馆观摩历代大师的杰作;复制时,故宫藏品,国宝级的书画藏品就在他们摹画室中做样品(有极严格的保管措施)。几十年,除了复制,他自身在书法篆刻这门专业上也成绩斐然,他的书法以篆书、隶书见长;他的篆刻则“博采众长”、富于变化。
复制印章和盖印章
一幅古书画上的印章,少的十几方,多的几十方、甚至上百方。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摹画室复制了上百幅古书画藏品: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珣的《伯远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杨凝式的《夏热帖》;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赵孟頫\的《人骑图》,明代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王蜀宫伎图》,清石涛的《菊石图》等等。这些藏品印章都是刘玉一人复制的。
印章形状,常见的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随形的也不少:三角形、葫芦形,各种肖形印等。印章尺寸大的16.7厘米见方,如《皇帝之宝》;小的不足1厘米见方,如一粒黄豆大的“华喦”印。印章颜色,一般看上去都是红色(极少有黑色),但细分红色的深浅,偏黄、偏黑、偏紫等,每方章不一样,有的在一方章上颜色深浅也不尽相同。复制印章时,一律以原尺寸,原颜色为准。没有现成的材料,全需要复制印章的人自己备料(木质、石质),更没有拿来就能用的印泥颜色,必须自己调配。刘玉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将故宫中存藏百年以上像石头块儿似的印泥,复原调制成可用的印泥。
古书画藏品由于年代久远,隋唐至今已1000多年,乾隆时代至今也200多年。许多藏品经兵火战乱,能保存至今的实属不易。一些书画藏品本身已残旧,上面的印章字体模糊不清,颜色斑驳脱落,有的印章连方形、圆形都难以分辨。复制这样的印章,刘玉就从别的作品上找出同一人用章情况做比较,判断出需要复制印章的形状、印文。复原后,刻好章,盖好印,再按原藏品印章残缺情况,仔细加工处理,使其符合原印章。
一幅古书画的复制,需要数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以原作品为准,不能有丝毫差错。验收标准是“复制品”与藏品原件要“形神俱似”、“可以乱真”。验收的人都是故宫里学识渊博的老专家、老前辈,如徐邦达、刘九庵等人。治印难题多多,盖印更要小心翼翼。盖印之前,刘玉都是将临摹用纸找来,在上面反复试盖,与原印章多次对照,直到颜色与原藏品印章完全相同了,手劲的虚实轻重试好了,才能正式盖印。盖印是个非常耗精费神的活。盖印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心无一丝杂念、目不旁视。每一方章盖下去,必须准确无误,与书画藏品上的印章绝对相同。稍有不慎,摹画工序人员的心血就全白费了。如老专家冯仲莲女士临摹一幅《清明上河图》,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刘玉几十年练就了高超的盖印技能,从未出过差错。
乾隆的印多
故宫书画藏品上的印章,不少出于历代篆刻名家之手。手法高超,风格迥异,都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复制时,必须一一领会每方章的用笔用意,不能改变原有风格。多年来,刘玉一直不断学习、探索,才能很好完成工作。
几十年来,摹画室复制过的书画藏品有数百件。藏品上钤印最多的皇帝应是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喜爱书画,在书画藏品上盖上他的宝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的占有欲,客观上也提高了藏品的品位。这类印章刘玉复制过的有几十方。如《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乾隆鉴赏》等。乾隆皇帝70岁以后又有《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宝玺。还有《三希堂精鉴玺》书画上也随处可见。这些印章尺寸,大的有10多厘米见方,小的只有直径不足1厘米的圆形一“乾”字印。朱文、白文都有。上述印章,刘玉都不止一次复制过。
复制《皇帝之宝》
1974年春天,领导上让刘玉复制清宫25宝玺之一的《皇帝之宝》宝玺整体一件。《皇帝之宝》是25宝玺中惟一的一方木质宝玺。质地为栴檀香木、满汉篆文相配、左为满文、右为汉文。宝玺底方4寸8分,厚1寸7分,加上盘龙纽,整体高度为3寸5分。那是“文革”时期,领导上将宝玺交给刘玉做样品后,就等着交活了。复制品的标准从来是“形神俱似”、“可以乱真”,刘玉接受任务后,只能自己琢磨、思索、试制。当时无法找到栴檀香木,只能用也很珍贵的黄柏木。木板的厚度不够,又要避免横木纹干扰篆刻字体,只好将三块黄柏木量好尺寸,粘接在一起,用粘好的木头两头竖纹底刻字,制纽。刘玉每日对照原宝玺,精心观察揣摩、比较对照,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他自制工具,利用特殊的方法操作,一个月的时间,制成了《皇帝之宝》宝玺整体一件。复制的《皇帝之宝》宝玺与原宝玺相比:尺寸丝毫不差;盘龙纽和满汉文篆字以及整体颜色光泽无处不同。当年复制的《皇帝之宝》宝玺,早已被故宫收藏。
给元帅治印
1973年春天,领导交给刘玉一块极普通的石章料(约3.3厘米见方)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的是“陈毅仲弘收藏书画”几个字。“文革”时期,无人刻收藏印。凭着多年苦练的专业功底,刘玉用铁线文篆刻了一方“陈毅仲弘收藏书画”印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图1)
回忆起来,1985年以前,他还给叶飞将军、刘少奇秘书吕振羽、江明等人刻过章;给著名学者、文物鉴定专家朱家溍、史树青,书法家刘炳森等人治过印;还曾为卢嘉锡、罗工柳、陈省身、廖静文等人以及港台同胞和外国友人治印。
刘玉从来“循规蹈矩”,只要让他刻印,不管是领导交给的,别人转来的,公用私用,一概不打听,只知道照字条上的名字及要求刻章,到时候交活儿而已。
首日封上的印章
1980年以来,故宫参观纪念用章、鉴定监制用章、版藏印章大多出自刘玉之手。(图2:故宫监制)。198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纪念日。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纪念故宫的生日。院办公室领导让刘玉刻了3方章。一方是椭圆形的,一方是长方形的,都用在了纪念物品上了。还有一方章是正方形的,4厘米见方,细朱文篆字,印文是“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后来得知,这方章用在了当年邮电部发行的首日封上了(1985年10月10日)。(图3)
织帛画穗子
复制印章是刘玉的专业,但在修复厂,有了别的修复任务,他也不推托,包括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73年春天,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彩绘帛画送到故宫复制。帛画是“T”形,全长205厘米,上幅横宽92厘米,下幅宽47.7厘米,四边下角各有下垂的穗子做装饰物。
开始安排复制帛画时,领导认为这几只穗子很容易,想到工厂让工人按图样织出来就行了。可找了不少工厂都不会做这活儿,领导就想到让刘玉“接受任务”,想办法把穗子复制出来。
帛画穗子看起来挺“蓬松”的,实则近乎糟朽很难辨认。而且作为文物还不能摸、更不能拆,刘玉只能用放大镜观看纹路的走向,整穗的织法。经过反复观看、琢磨,刘玉判断出穗子是几十根细丝线(每根线如头发粗细),用编苇席或编辫子的方法,斜式走向分成两大股,每两大股之间又拧入一条斜线编织,组成穗子的纹路,这样编出的穗子才能和原穗子一样。刘玉反复试编,弄明白了穗子的织法,又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找木料,做了一张特殊的“织机”(图4)。用这架特殊的“织机”,费了两天时间,织了1寸符合标准的“穗子”。由于速度太慢,领导又调了两个人给刘玉做助手,这才用一个月完成了工作。刘玉参与复制的这幅西汉彩绘帛画,当年出国去日本展览后,成了故宫藏品。
四十年以来,刘玉还经常翻阅《古文观止》,记背唐诗宋词、浏览文史知识,对照复制的书画藏品熟悉了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读书和他的复制专业是相辅相成的。
1998年底,刘玉退休了。没有了工作任务。他不嗜烟酒,不会棋牌,又不善与人交往。每天主要时间仍是读书、挥毫。以前书法篆刻是他的工作,是他的任务,而今成了他的乐趣,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退休生活,刘玉过得很安然,很充实。
图1:“陈毅仲弘收藏书画”印章
图2:故宫博物院监制
图3: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
图4:刘玉自己做的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