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Chiang Mai)在曼格莱王(King Mengrai)兰那王朝的领导下落成,仗着良田千里、滨河(Ping River)护卫,清迈成为泰北黄金时期的根据地,并逐渐成长为现今泰国最大的一府、第二大城。
在清迈的旧府会厅前有一座三王雕像,述说着清迈建城是得到了另外两位国王的帮助。
传说曼格莱王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这里出现被视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麂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这里建城。曼格莱王与素可泰的蓝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尧(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结友好条约,形同兄弟,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帮助,集结了超过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建好后的清迈城围绕着一条18公尺的护城河,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宽1800公尺,南北长2000公尺。
清迈的黄金时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间(公元1441到1487年),他盖了柴尤寺(Wat Chet Yot)、完成了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并于公元1455年在柴尤寺举办了第八次的世界佛教会议,将兰那的文化带到全盛时期。
之后王朝渐渐势微,公元1558年,清迈没有任何抵抗地被缅甸王勃固(Pegu)占领,公元1774年,艾尤塔雅的塔克辛王(King Taksin)联合清迈的统治者Phraya Chaban以及南邦(Lampang)的统治者Cho Kawila逐渐击退南邦与清迈的缅军,但是清迈收复后却一直处于被遗弃的状态,直到Cho Kawila奉塔克辛王的命令于公元1796年重建清迈城,他加强了城池的防御及重修庙宇,公元1802却克里王朝(Chakri)的拉玛一世(Rama I)正式任命Kawila为清迈的统治者。
现今的清迈府总共有将近150万的人口,面积10,107平方公里,有台湾的1/3大,但是观光客多半还是仅参观位于清迈府西方、占地360平方公里的清迈古城及其近郊。清迈城地处海拔310公尺的盆地上,距离曼谷700多公里,举凡北部的宗教、文化、经济、教育和运输都以此为中心,却与曼谷有着天壤地别的时空感,曼谷炫丽又忙碌,清迈则纯朴悠闲,是泰国最让人留连忘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