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国外旅游 > 加勒比岛国文化遗产:聆听卡利普索小调

加勒比岛国文化遗产:聆听卡利普索小调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5 05:1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在我眼中,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有三大文化遗产:狂欢节及其衍生的钢鼓和卡利普索小调。

  卡利普索小调是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特多,后传至加勒比诸国,又在北美风靡过。如今美国流行乐坛的Rap,就有卡利普索的痕迹。听特多朋友讲,卡利普索小调兴起于殖民时代。黑奴们憎恨压迫,用说唱形式抒发情感,讥讽殖民者。它的曲调来自非洲民间,歌词多是歌手即兴发挥。歌唱时不用器乐伴奏,不分场合,兴之所至,张口即唱。在殖民统治者眼里,卡利普索小调极具政治煽动性,所以当年统治者对小调歌词审查很严格。但歌手也很聪明,变着法子“蒙”过审查官员。他们或用非洲土语歌唱,或指桑骂槐,让白人不明真意。二战期间,有歌手借骂德国纳粹暗讽英国殖民政策,殖民当局也无话可说。

  早期的卡利普索小调只是口耳相传,直到1912年灌制了第一张唱片,才有了历史的记录。上世纪30年代,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小调发展到顶峰。二战中美军来到特多,给当地造成了诸如娼妓横行、物价飞涨等社会问题,由此形成卡利普索发展的又一轮高潮。1944年曾流行一时的《朗姆与可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后成为卡利普索小调的经典之作。美军撤离时将卡利普索带回美国,小调从此走出加勒比,在北美流传,并对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在的卡利普索小调已发生巨大变化。年初,我有幸应邀参加2010年度特多最佳20首卡利普索作品奖颁奖仪式,第一次聆听了歌手们的演唱。与过去的清唱不同,舞台上有了一支伴奏乐队,一把吉他、一架键盘琴、一支萨克斯管和多支管乐,再加一名鼓手,两三位伴唱或作和声,或与歌手对答,烘托气氛,强化主题。歌词依然以辛辣幽默为主,但题材比过去宽泛得多。

  在20首获奖作品中,有的针砭时弊、抨击腐败、讥讽官员无能;有的涉及气候变化和海地地震等全球性话题;也有富含哲理、催人奋进的励志内容。《坚持就是胜利》是一位老歌手对自己演艺生涯的总结,他是特多旅游部的一名官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唱卡利普索,前后43年,3次进决赛,1次获大奖。还有特多新任文化部部长彼得斯也是著名的卡利普索歌手,他在颁奖仪式上演唱的《我的特立尼达》,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特多历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卡利普索大师,如“巨雀”、基奇尼勋爵。其中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基奇尼勋爵把卡利普索带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还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歌手。如今他们都先后离去,不禁让人感慨良多。老歌手瓦伦蒂诺一曲《无人替代》,唱出了这种伤感心绪,让人唏嘘不已,也显露了卡利普索小调多情的一面。

  瓦伦蒂诺演唱完,场内气氛开始凝重起来。女主持见状忙笑言:今天有很多年轻歌手,谁又能说他们不能成为将来的“无人替代”者呢。的确,当晚获奖者中多为年轻面孔,他们充满激情,让人们看到了卡利普索明天的希望。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盛,卡利普索小调也融入不少现代元素,呈现出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如受印度音乐的影响,还衍生出印度风格的分支,叫恰特尼索卡。以卡利普索为基础的特多音乐,正以崭新的面貌丰富着世界音乐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