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没有铁路,但公路之发达令人惊羡。全国公路总长达1.7万公里,其中一半是硬面公路。汽车平均每三四个人就有一辆。海运发达,港口设施完善,好几个港口能泊万吨轮。塞浦路斯实行“方便旗”制度,允许外国商船在塞注册,挂塞浦路斯国旗。在塞注册的商船达2000多艘,总吨位2000多万吨,居世界前几位。
分裂的首都尼科西亚
尼科西亚居塞岛的中心点,地处平原。人口30多万,为塞浦路斯第一大城市。公元前280年形成聚落,以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命名“奈克”,后加了拉丁文后缀,便衍化成“尼科西亚”(Nicosia)。
公元7世纪末成为塞浦路斯的行政中心,因为在内地比较容易防御海上来敌。1489年威尼斯人入主后,建了圆形城墙,落成于1570年,如今还保存完好。20世纪城市扩建到城墙外。
威尼斯城墙是尼科西亚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迹。它呈圆形,城墙以内称旧城,以外是新城。城墙周长近6公里,高12米,城墙上按等距离筑有11个心形的棱堡。城墙外是宽30米的护城河,。城墙的东、北、西三个方向分别有法马古斯塔、凯里尼亚和帕福斯门3座城门,它们是当时出入尼科西亚的通道。公元15世纪,威尼斯是一个强大的城邦国家,塞浦路斯是其属地。威尼斯城墙是威尼斯人为维持对塞岛的统治和抵抗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于1567-1570年修筑的。
旧城小街细巷古色古香,传统的手工业、皮革商店多把货品堆在人行道上,道路更显狭窄曲折,南北向勒德拉街(Ledra)为其繁华的商业中心,如同北京大栅栏一样热闹。商店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老城里还有很多传统的铜器、银器手工作坊。那些美观精致的手工艺品和鲜艳的亚麻锦绣制品都深受游客喜爱。
这里也是全国宗教中心。十字军东征时修建的大主教府和圣约翰大教堂,后来成为希腊正教的场所。毗邻就是民俗博物馆,值得一览。此外旧城的拜占庭博物馆和西城帕福斯门(Paphos Gate)外的塞浦路斯博物馆(Cyprus Museum),也是游客必去之地。后者珍藏着从新石器时代到罗马时期的各种文物。
始建于1209年的圣索非亚教堂位于北城,后来改为塞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增修了两座宣礼塔。此外还有一些拜占庭时期(330-1191)的建筑。附近的四方形驿站(Great Khan)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商站。北城的主街在凯里尼亚门和威尼斯柱之间,这一片有不少奥斯曼帝国以及英国统治期间的古老建筑,透着历史的沧桑。
历史上希土两族同居一城,土族偏于北城,希族聚居南城,一向和睦相处,自由往来。1974年内战后,两族住区俨如敌国,西起宽敞的马尔克斯广场(Marcos Dracos Square)穿过城中央,直到东城墙,成了军事分界线,架起路障铁丝网。联合国维和部队夹在中间。这条美其名为“绿线”的停火线,将首都一分为二;大街上豪华的勒德拉宫成了维和部队的司令部,马路上设有过境关卡。这条“绿线”似乎阴森可怖,其实周围和附近并不危险,毕竟停战40多年了。围绕绿色分界线没有任何争斗,附近非常地安静、平和。游客可以持护照,过关卡,跨“绿线”到另一边去观光。只是南城用欧元(塞浦路斯属欧元区),而北城用土耳其里拉,但北城不少商店也收欧元,毕竟是硬通货。
土族区控制的北城,占全城面积2/5,人口6万(部分住在新城北部)。希族控制的南城,占全城面积3/5,人口25万(分布在南城和新城大部分)。原有的国际机场在北郊,位于土族区,弃之不用,土族在东郊Ercan新建了一个机场,有航线通土耳其各地。于是希族在岛南的拉纳卡也新建了一个机场,规模更大,有班机直通雅典、伦敦、法兰克福、莫斯科等许多欧洲城市。
更多照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