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里巴斯非常普遍的是,一个家族会共同扶养亲戚间的孩子。有时,你去当地人家做客,互相介绍时,听到的最多的是,这个我的cousin,这是我的侄子或侄女之类的,孩子和亲戚间串门吃住也是一种常态。
上的了学却付不起上学的路费
虽然没有孤儿院,基里巴斯还是有很多NGO组织来资助和关爱儿童的成长,这些组织大多隶属于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基里巴斯的NGO组织是由一个主组织Mother Group,下分多个由communities组成的小组织构成。由主组织分配捐助的资金,下发到小社群,再由社群到需要帮助的家庭开展公益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基里巴斯的路上,总能看成群的小孩,目测是个年轻人多于老年人的国家。当地也非常注重教育,一路上能看到的学校就约7、8所。有些是公立学校、有些教会学校。公立学校从3年纪以下都是免费的,4-6年纪需要支付一些书本费,学杂费等,但据说新政府将发布新政策,实行全免费教育。
这无疑对家庭来说是个好消息,早前不少家长为了少些教育支出,或者得到更好的出国学习的机会,家长会倾向去教会学校。但教会学校一般只接受该教会的学生,所以不少家长也因此特地加入该教会。基里巴斯的Moroni Church School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去的学校,该学校是由美国教会赞助,学生读完中学后,有机会前往美国夏威夷就读。
只有少部分孩子是幸运的,在基里巴斯仍有很多孩子没能好好的上学,时断时续。他们大多是支付不起路费,虽然学生乘坐公交有一定的优惠,一次大约4-5毛钱澳币,加之早餐和午餐的伙食(小学三餐是免费的),一天也要3块钱左右,几乎是一天工资的1/3左右,很多家长宁愿孩子留在家中,省点开销。
孩子们为去学校,也常常会在路边求搭车。大多是卡车和小便卡的车的主动停下搭载孩子们。顺便提一句,在我们每日搭车的过程中,也是卡车司机更愿意好心搭乘,他们甚至会让出他们的车内座位,自己站在载货车厢上。
新政府预算的最大投入将放在教育上
基里巴斯仅有一所大学,是南太平洋大学USP在基里巴斯的校区,一栋三层楼的独栋建筑,学校艺术、旅游类的专业比较多。
这里的学生,大学毕业生后可以前往中学担任老师,而小学老师则有指定的教师培训学校——Kribati Teacher's Center。要进这所学校也并不容易,申请者的英语和数学都要在B以上,另需两门专长的学科,再通过选拔面试后才能进入。据校长说,每年都有1000多人报名,但录取的只有25个人。
我们在KTC旁听了一节英语音标教学课,课堂上教师的年龄层次不齐,原来他们都是混年纪上课,没有明显的年级之分,只要完成2年学业,学校会给毕业生分配工作,享受较好的福利。
不止有教师培训,还有职业技能培训、海军培训学校,这些都为当地人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为他们提供了未来就业方向。尤其,在海军培训学校,不仅接受军事化的培训,学习到船舶、海上知识,同时还可学习日语,船舶服务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由政府承包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有额外的生活补贴。真正当上船员后,每出一次船约有1000-2000美金的收入,这在当地的已经算相当高了。
就基里巴斯的学生读书的压力而言,他们并没有国内这么大的升学压力,读书是一件自由选择的事情。基里巴斯高中以上都采用英语教学,学生也需用英语完成作业。虽然如此,和大多中国人一样,他们并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即使他们听的懂,但也不敢开口说。
从教育部部长获悉,新政府在国会会议上宣布,教育将是基里巴斯财政投入的最多的领域。因此,孩子和年轻人或许能平等地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古巴医疗队支持基里巴斯医疗
在生育的问题上,纯属个人感受,在基里巴斯临产似乎是件很危险的事。那位生了9个孩子的Mere哥哥,他的太太因为在生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去世了,Daisy的好朋友Ten的老婆在临产时,也没保住自己,但保住了孩子。4年过去了,Ten也没有再婚。
的确,基里巴斯的医疗水平和设施都非常有限,国内主要培养护士的比较多,医生还是多靠外来的支援。我们曾遇到一位日本的牙医志愿者,在基里巴斯援助2年。再就是古巴医疗团的援助,现在有3个医生派驻到了基里巴斯。但当地有限的医疗设施,使得许多病症都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仅以药物抑制。
外国人看病有时会选择医院旁的私人诊所,是来自新西兰的医生开设的小诊所,挂号费就要10澳元,其余都需另算。
一种治百病的树皮药
事实上,大部分土人生病并不喜欢去医院,他们都用自己的土方先治疗。在Mere的妹妹家中,我们看到过她正在刮一根竹子般粗细的树枝皮,青色的表皮,掉落下来的却是褐色的颗粒,他们将这些颗粒包扎在棉布内,然后拧挤一下,用杯子接住压榨出来的汁,这汁水就是治百病的药水。无论是疼痛,妇女月经期,还是预防癌症,他们都喝这个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