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时候,包放在胸前;手机使用完,别斜插在裤子口袋里;出入电梯口和商场门口,上下公交车、地铁,注意身边故意靠近的陌生人;插耳机听音乐,应将手机随时握在手里,外衣口袋尽量不放重要财物。”
一张散落着黑点的上海地图,作用并非指路。这张地图上标注的是扒手们爱出没的地点,“提醒市民加强防范,这是我们最大的目的。”2014年3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发布了反扒地图,内容翔实,数据清晰。
认真研究过民间反扒地图
反扒地图最早出现在三年前的2011年,由当时访问量很大的上海本地论坛KDS宽带山,根据网友发布的信息编辑制作,对此很多市民都有记忆。然而这张民间制作的反扒地图,虽标识了部分重点反扒区域,但因缺乏数据支撑,既不完整且无动态变化。
“对于KDS的反扒地图,我是支持赞同的,当一个问题引起公众共同关注,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在公共场所受侵害,这非常有意义。”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赵勇表示,当时刑侦总队的侦查员也认真研究过这张地图,长宁公安分局民警还去过KDS了解情况。
囊括1-3月案发较多区域
此次,警方公布的反扒地图囊括了今年1-3月扒窃拎包案件案发较多的区域。
今年以来,上海共破获扒窃拎包案件2440起,同比上升103.5%;抓获犯罪嫌疑人1086人,同比上升17.4%,其中团伙100余个。破获盗窃“三车”案件1956起,同比上升129.8%;抓获犯罪嫌疑人575人,其中团伙50余个。这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街面犯罪侦查支队惠士俊支队长通报的数据,一张绘制着防扒反扒重点区域的地图也同期公布。
地图显示,反扒重点包含上海所有主要商业区,可见小偷颇爱商圈。“理论上说,凡是人流密集的区域,都是侵财类案件容易发生的地方。”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犯罪情报侦查支队纪海副支队长告诉记者,所谓人流密集,又一定和区域范围有关,“学校对面的全家超市,里面有50个人,就是密集了。而来福士广场,或许就需要成千上万人。”其次,季节的变化、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段对于街面侵财类案件的发生意义也有不同。“秋冬天穿得比较多,容易发案;早晚高峰,车站容易发案;中午,一些白领吃饭的小饭馆、小餐饮店,容易发案。所以如果要标注地图的话,阶段性可能更加重要。”纪海同时表示,一到双休日、节假日,商场人流量大密度高,也因此成为扒手最爱光顾的区域。
纪海说,公布反扒地图旨在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在我眼里,防扒比反扒更有意义。”扒手之所以能得手,除了他有技巧,更因为被害人有疏忽,一个良好的防范习惯有时就能阻止罪案发生。“人多的时候,包放在胸前;手机使用完,别斜插在裤子口袋里;出入电梯口和商场门口,上下公交车、地铁,注意身边故意靠近的陌生人;插耳机听音乐,应将手机随时握在手里,外衣口袋尽量不放重要财物。”
其实,对于公布反扒地图,公布一些刑侦打击手段,上海公安内部也曾有过顾虑和不同意见,但最终“公开”的声音占据主流,赵勇说:“我们认为这对犯罪分子是震慑,对市民是提醒,全民防范、警方打击,这是更高效的社会管理方法。”
依托“情报导侦”平台研判
对于开年以来的成果,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赵勇解释说,上海公安的“大数据”平台和情报导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赵勇表示,上海每天发生街面侵财类案件,仅扒窃拎包案每天就有170起左右,“专职打击街面犯罪的警力还是很不足的,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刀耕火种’的方式,实行人海战术显然不现实。而且街面的侵财类案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窜性大、取证难。怎么办?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运用系统的数据分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情报导侦’。”
“情报导侦”是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犯罪情报侦查支队纪海副支队长每天的工作。他说,现在有些很流行的名词,像“云计算”,其实公安的“情报导侦”也有类似的意味在里面。反扒地图的出炉正是依托来自上海基层的数据收集、利用“情报导侦”平台综合研判分析的情况。
“简单来说,我们所谓的大数据就是和案件有关的所有的人、事、物。”纪海开始向记者解密“情报导侦”的由来,“比如我不小心在路上被偷了,皮夹里面有什么?身份证、银行卡、公交卡、人民币……这些是什么?是物。所谓事,就是整个案件是怎么发生的?是在轨交站点,还是在热闹的商圈,这些信息也很重要。再有就是人。什么人作案的?被害人往往无法知道是谁,即便大概知道,也就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们怎么办?现在发达的路边监控就发挥了作用,民警在接到报案后,会根据被害人的描述,开展调查回看视频监控,努力找到犯罪嫌疑人。”
“单个案件所反映出来的数据时有限的,也是残缺的,但是当数据采集成了系统,有了量的积累,然后数据之间进行交叉碰撞,那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此前,嘉定公安分局就曾破获一起盗窃案,在确定犯罪嫌疑人落脚点这个问题上,用的就是数据之间的交叉碰撞”。
纪海认为,现在案件发生后,侦查员开展的相关工作与其说是在破案,还不如说是做数据的逻辑分析。
数据来自基层报案内容
那么,上海警方数据库采集的数据来源有哪些?最基本的是每天基层派出所值班民警受理报案的情况内容;其次,每天110接到的警情;还有日常的户籍申报、违章处理、前科信息、宾旅馆信息、网吧登记信息、银行卡信息、身份证信息等。大数据平台上有来自于公安系统内部的数据,也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各部门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海量的,这些信息又是交叉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判,能给公安侦查破案带来新的线索。例如,某团伙习惯在菜场作案,手法是割切为主,这些作案信息就能通过由大数据支撑的“情报导侦”平台串并,包括其他现象,如作案时间、团伙成员等新的信息也可能被发现。
专人梳理全市接报案信息
据悉,目前上海警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梳理前一天全市的接报案信息,如果发现当时信息采集不是很完善,判断可能缺一些什么,就会和被害人联系,帮助对方回忆,完整他的相关报案内容,也就是完善数据库的采集。“目的是加大这些数据对破案的作用,比如现在谁手机丢了去报案,民警一定会问你,手机盒子在不在,因为盒子上有串码。另一个就是大数据能反映出一些发案的趋势性判断,像哪里案发多,这为公安分局、总队投入打击整治的警力提供依据。”
纪海举例说,3月23日,徐汇上海大舞台有金秀贤粉丝见面会,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或许会有人过来“捞一票”,警方投入大量的着装和便衣力量,果然当天的发案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