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国庆长假云南自驾游 7条路线绝对"另类" (2010-09-27 12:39:07)
标签: 旅游 分类: 云南旅游参考
十一国庆长假云南自驾游 7条路线绝对"另类"
独辟蹊径 赏仙境探险境
对于那些已经品尝了自驾游乐趣的车主来说,常规的出游路线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了。追求“人迹罕至处”和另辟蹊径成为他们驱车上路的主要动力。本报在自驾游发烧友和专业人士的推荐下,为想要体验“自驾+户外”的游客提供了几条绝对“另类”的路线,保证可以让想要避开国庆假期“车潮”的读者有个最棒的选择。 怒江丙中洛 10座神山守候
行车提示:昆明-昆安高速(152公里)-楚雄市-楚大高速(157公里)-大理市-大保高速(240公里)-六库-228省道(292公里)-丙中洛
推荐理由:丙中洛就藏在怒江的平缓之处,距怒江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传说它有10座神山相拥守候,每座神山都有名有姓,有自己的神主。在当地人眼中,这里的每个奇峰、每块怪石、每棵大树、每个沟壑都拥有自己的神灵。
丙中洛自然环境奇特,可看到难得一见的“佛光”。整个景区成立体气候,不论什么季节前往,都颇有一番风情。金秋十月,驾车前往丙中洛,将可尽赏层林尽染、稻谷飘香的风光。
来到丙中洛,扑面而来的是一尘不染的画卷:田野、青山、若隐若现的雪峰……正是传说中人神共居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里游人罕至,自始至终保存着质朴和自然。厌倦了常规路线的自驾者,可尝试沿着怒江逆流而上,一路翻山越岭,进入世外桃源。
国道214 路上风情万种
推荐理由:不曾有一条国道如214一般风情万种,如214一样适合只在路上。作为中国最美的国道,它最美的风景全部在路上,真正践行了自驾的真谛。
214国道全长3256公里,从青藏高原的屋檐下起步,自西宁西出祁连山末梢的日月山,后南下延伸进青藏高原腹地,横穿黄河、长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源头。这一条线路,历经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垂直气候,途经四个阶梯式地理地势分布带,海拔落差几千米,将青海、西藏、云南几乎所有文化沉淀之地联系在一起。
在云南段,214国道经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临沧,最后在西双版纳景洪止步。一路的景色从青藏高原的草甸雪山到云南的热带雨林,各种不同风格的楼阁建筑尽收眼底。214由于所经之地皆为旅游胜地,因此游客无需担心在路上的饮食住宿问题。
原始巴马 到净土当神仙
行车提示:昆明-昆石高速(185公里)-弥勒县-砚平高速(132公里)-砚山县-富广高速(136公里)-富宁县-罗百高速(253公里)-巴马县
推荐理由:这个隐秘安静的地方,位于广西西北部,拥有千姿百态如魔法世界的百魔洞、如梦似幻的时空隧道百鸟岩、神秘莫测的世界第三大天坑群、终年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碧波荡漾的盘羊河,更有举世闻名的长寿之乡——长寿村。
犹如天堂遗落人间的净土,这里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当地居民生活节奏缓慢,所食菜蔬均为纯正绿色食品……拜访长寿村,呼吸“仙气”。或登山,或小憩,或行于田间,花几天时间在此修身养性,做回神仙,听一曲粗犷的调子,着一身鲜艳的民族服饰,伴随神秘的铜鼓点,跳一支“只应天上有”的舞步,岂不快哉!
维西保和镇 三江并流腹地
行车提示:昆明-楚雄-大理-剑川-河西-维西。昆楚高速-楚大高速-214国道-二级公路,单程630多公里。
推荐理由:提到迪庆州,想到的不外乎香格里拉、德钦、雨崩村……然而,位于迪庆州西南端的维西县,知道的人却不多。
这条自驾线路从出了剑川开始,在国道线上行车山高路险,比较适合有较丰富自驾游经验的车主。到达维西的保和镇,就到了三江并流奇观的腹地。距离维西县4小时车程的塔城旅游区,有响古箐原始森林、腊普河田园风光、牙老沟原始森林和达摩祖师洞,是自然生态景观与文化人文景观的缩影。
距维西县城86公里的澜沧江畔有古老的叶枝镇,是古时经维西直通德钦进藏的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主要物资集散地,这里集雪山冰川、杜鹃林海、原始森林、湖泊、瀑布、河流及众多野生动物为一体,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金平温泉 男女坦诚共浴
行车提示:昆明-红河-金平。
推荐理由:或许人们还不知道,在金平猛拉,温泉最为有名。泉水从石洞中涌出,水温常年在50℃至60℃之间,这赋予当地无与伦比的温泉资源。
当然,猛拉温泉的魅力不仅如此。金平是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这里的傣族对水的喜爱尤为突出,每日于温泉之中享受一番是必不可少的了。在这里,男女赤身裸体共浴一池无须设防,池中间也无任何障碍物相隔,大家三五成群,或拉家常或喜笑颜开,并不感觉异常。
为一种坦诚之心自驾到此,享受最原始的温泉,感受没有束缚的自由,如新生婴儿一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放松为上策。
城子古村 最美彝族村寨
行车提示:昆明-泸西。从昆明出发,沿昆石高速,经宜良、石林转向陆良方向约两公里北大村处,向右拐向泸西。全程路况较好,均为二级公路,且车少。
推荐理由:这个号称“最美彝族村寨”的不知名小村落,有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依山而建,层层而上,非常壮观。土掌房上下有木梯相通,每家每户有平台相连,只要从一个口进入一家,就可走通全村人家。这样的建筑风格是中国民居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