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横空,佛缘石梁
佛光普照,禅韵悠悠
千年古茶迎新采
晴空下的云锦杜鹃
赤城飞霞
琼台仙谷
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风光走廊,每年五月,当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从东海之滨穿越莲花般的层层叠翠,轻轻拂过莲花顶,催开了满坡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与那遍山云雾缭绕的古茶树相映成趣。这杜鹃与茶树相依相守已越千年,成为这条山脉的传奇之一。
这里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新晋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的浙江天台山!
东晋孙绰那篇“掷地有声”的《游天台山赋》,穷尽天台山之美:“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传说轩辕黄帝曾在琼台仙谷受琼浆玉液;周灵王太子晋王乔也在这里驾鹤升仙,成为天台山神。这一路的奇峰、峭崖、飞瀑、碧潭,像极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
这是一座开宗立派的神奇的圣山。
陈隋之际,高僧“智者大师”智顗慕名来到天台山,十年头陀证悟,融汇百家经论,开创了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按照智者“寺若成,国即清”的遗愿敕建的皇家寺院国清寺,在日后成了中、日、韩天台宗的祖庭。这座古朴的寺院,晨钟暮鼓,梵呗清音,传唱着千年的文化与传奇。
“九峰环抱,碧溪前流”的金庭洞天桐柏宫,呈现了一部天台山道教发展史。据说,这里最初是汉末“太极葛仙翁”葛玄修仙之地。后来南宗祖师张伯端在此撰写著名的《悟真篇》,教会世人“性命双修”,天台山由此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庭。
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也留下太多的传奇故事。
人们最早了解天台山,也许是晋代《搜神记》里记载:汉末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桃源遇仙姑,结成神仙伴侣的故事。这里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人神恋故事发生地。
还有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天台山传说,便是800年前降生于天台城外永宁村、从凡人被尊为“活佛”的济公和尚,一生行侠济世,特立独行,无我利他。他的粉丝至今仍狂热地追随,尤其是我国台湾、东南亚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登临天台。
美丽神奇的天台山水,也引发了文人墨客的向往。
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奔赴华顶山学习“永字八法”,使天台山成为书法的源头;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启的“越台旅游线”,成为后来游人的经典线路。唐朝几百年,杜甫、孟浩然、王维等400余位诗人,用诗歌踏出一条著名的“唐诗之路”,天台山便是“唐诗之路”的终点。“游圣”徐霞客更是三游天台山,两写《游天台山日记》,还将其中一篇赫然置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5·19中国旅游日便因此诞生。
一挂飞瀑穿过“万山关键”天然石桥,直下深潭,轰鸣声回响在红枫翠竹围绕的幽谷里。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之惊叹,挥毫写下:“第一奇观”!当年五百罗汉也折服于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瀑布旁的方广寺作为永久的道场。难怪红极一时的《少林寺》、《济公》、《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影视剧,也将石梁飞瀑作为影视外景地,成为多少追星族们的美好回忆。
登顶千米高山华顶峰,人们不仅迷醉于“杜鹃、云海、日出、雾凇”这华顶“四绝”,还将当年葛玄手植的古茶种,带到杭州、福建,带往海外,于是,天台山云雾茶便有了“江南茶祖、韩日茶源”的美誉。
“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台岳南门赤城山,是座佛道双栖的圣山。远远望去,山色赤赭如火,山形状如城堡;每当晨曦初露,满山霞光笼罩。“赤城故郡”正因此山而名。
千百年来,神奇的天台山,就是这样儒释道和合共荣,南北文化碰撞交融,谱写着一曲恢弘的山水与文化的交响。
如今,当我们再度审视这座立县近1800年的浙东名邑,用心品味这“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养神”的六养之地,这里依然是最适宜我们灵魂和脚步憩息的地方!
聆听佛号经声,游走林泉瀑布,让肺和心灵一起清洗。走走千年古道,骑上快乐单车,在醉人美景中感受一份自在与轻松。探访张思古村、嬉戏后岸农家乐,赏枫南黄古道、漂流雷峰山溪,唤起久远的乡愁记忆。漫步行走在千年古城的寻常巷陌,寻找铁皮石斛、乌药、黄精这些遗落在人间的“仙草”,体会仙人养生的妙境。尝一尝饺饼筒、水晶蛋糕,品一品特色素斋,赴一场爽爽的“舌尖之约”。
这是一方穿越千年的人间仙境,也是人们寻找心灵依托的人间乐土。难怪诗仙李白直呼:“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