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云雾茶产于天台诸山峰,以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所产最著称,故历史上又有“华顶云雾茶”之名。天台山云雾茶“外形细紧绿润披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清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数次而不减真味”的名茶品质而成为浙江历史名茶之一。
天台山云雾茶特独的品质源于天台特独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加工工艺。境内21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环抱着14万余公顷低山丘陵,全县9万余亩茶园全部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范围的山地上,这些山地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加上终年受到云雾的滋养,茶叶内含物质特别丰富,据测定,天台山云雾茶中所含的氨基酸高达5.87%、儿茶素总量10.43%、还原糖0.93%、多酚类总量21.58%,明显区别于一般茶叶。自古就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称。
天台山云雾茶采用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茶鲜叶,经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初烘——理条——整形——复烘——提香等工序精心加工,形成“外形细紧绿润披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清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数次而不减真味”的特有品质。
天台历届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快发展,提出并实施了“千吨万亩有机茶工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县财政每年列出近千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近10万亩,年产量2500吨,年产值3.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更是山区群众致富的最主要门路之一。
近年来,天台山云雾茶在全国、全省等各级各类博览会上连续获得金奖,2009年天台山云雾茶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2010年天台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文化名茶”等称号。
天台山云雾茶历史悠久。根据史载,早在东汉末年,高道葛玄就已在华顶植茶,目前,天台山主峰华顶归云洞前还留有著名的“葛玄茶圃”,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天台山云雾茶这一原本普通的植物,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同孕育下,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以茶养生”、“以茶供佛”、“茶禅一味”、“罗汉供茶”等独特的天台山茶文化,其中“罗汉供茶”在两宋时期更是名噪一时。历史上还曾形成过一条从天台山经绍兴、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独领风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茶文化圣地。
“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古今奇特之仙药也。”(日本荣西《吃茶养生记》)。自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于华顶以来,天台山云雾茶便与道、与佛孪生结伴,由“仙茗”而演变为“佛茶”,天台山也因此而成为“饮茶养生”术的重要发源地。
唐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有:“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诗中提出的“茶道”一词,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史的最早记录;南朝思想家、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在其《杂录》中有:“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的论述;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则有:“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宋代道教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曾写过很长的茶诗,末了则云:“味知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所有这些关于轻身换骨、饮茶养生的观察和记录,都是有科学根据的。现代医学证明,茶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等多种物质能避疫疠之气,能消食、醒酒、治病、健身,对人既能振奋精神又能清晰思路,茶的养生药用功能与道家的吐故纳新、养气延年、佛家的坐禅参禅、性命双修的思想相当契合,特别为有精神与信仰诉求者所依赖。佛、道得以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故被视为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