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八大寺庙
相关旅游线路 >>更多
MY101
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日游(双汽往返)
670元/人
峨眉山不仅是一座佛教名山,在先还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之一。在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已在山上流传,而佛教则是晋初传上山的。在唐、宋二代,两教并存,到了明代中叶,道教日渐式微,而佛教却日益兴隆。及至清代道教衰落被融合于佛,以佛为主。峨眉山之所以成为天下名山,这与道佛二教在1000多年间用心经营的寺庙分不开的。
峨眉山寺庙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构筑精巧,布局合理,与雄伟旖旎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是丰富瑰丽的人文景观与得体独厚的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其梵宇宫殿、庭阁桥廊,或隐于密林处,或立于翠蜂之颠,或建于幽壑之上,或依于危崖之畔,依山取势,不拘一格,飞角重檐,令人叫绝。
然而峨眉山山高风大,霜雪剥蚀,多数寺庙都经历过坍塌、焚毁的厄运,故峨眉山保存至今或修葺的寺庙仅有26座。这些寺庙多系明、清建筑,虽不及极盛时期壮阔,但就金顶华藏寺、报国寺、万年寺、洗象池、清音阁、伏虎寺、洪椿坪、仙峰寺等八大寺庙而言,亦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建筑特征,仍体现出宏伟、典雅的风貌。
峨眉山八大寺庙:金顶华藏寺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新建的金顶华藏寺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三重殿堂。
峨眉山八大寺庙:万年寺万年寺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查看更多】
峨眉山八大寺庙:报国寺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由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现有殿宇五重,分别为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依山取势,逐级升高。
寺门正对的小山上有一铸于明代的莲花铜钟,“峨眉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即指此钟。此钟高2.8米,直径2.4米,重量达到12500公斤,号称“天府钟王”。钟身铸有61600字,有《阿含经》及其他佛偈、铭、疏和晋唐以来历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讳。【查看更多】
峨眉山八大寺庙:清音阁清音阁地处峨眉半山,与龙门洞素称“水胜双绝”。接御、牛心二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
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山水相连,红绿对比,亦如有声的诗,立体的画。【查看更多】
峨眉山八大寺庙:洗象池洗象池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由仙峰寺上行25华里,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行能禅师(号泓川老人)改建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钻天坡和寺后罗汉坡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
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经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现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藏经楼、客寮等。寺门外不远处竖有二碑,一刻“鹤迹余古雪,猿声出绿萝”;一刻“菩萨曾来池涌玉泉堪洗象,众生向上坡连云路好钻天”。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较丰富,藏经楼上供有一瓷制观世音菩萨像,带座高约尺余,制作精良。同时,还有其它珍贵文物。
洗象池风景很美,寺周冷杉枝繁叶茂,“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古十景之一: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月光透过冷杉林,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云霄,令人气爽神怡。这一带常有猴群出没,僧人以慈悲之心待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无穷。
峨眉山八大寺庙:伏虎寺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伏虎寺是峨眉山有名的一个寺庙,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始建于晋代,当时称为药师殿,后来一度曾改称为"龙神堂"、"虎溪禅林"、"虎溪精舍"。
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因为传说树林中多有虎患,于是建立"尊胜幢",其外形制作像塔一样,上刻梵咒,放在无量殿前。寺内建筑,历经朝代兴废,也曾几度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现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该寺随之成为中国较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
峨眉山八大寺庙:洪椿坪因寺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故称洪椿坪。以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座落在中山群峰环抱之中,海拔高度1120米,是山中避暑胜地。洪椿坪晋时为印度宝掌和尚结茅处,宋代建寺,名千佛庵。明初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后又历经了数次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