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上海风土人情

上海风土人情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4-01 14:18 编辑: 网络 查看:

  

当历史呈现新的一页,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一个不断发展日渐其强大的城市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的目光,她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她是盛开在伟大祖国缤纷大地上的一朵白色的玉兰,她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她就是上海。

  上海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宋代有了“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71年)置

上海县,建城已有710年的历史。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与租界。当然,上海还是一座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与人文历史的城市。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活动足迹,现在的市区内,还保留有徐光启、黄道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等人的故居或纪念地。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均与上海有关,如小刀会起义、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五卅惨案、八一三淞沪抗战等等。外滩长堤,沿江而筑的那一幢幢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具有浓郁欧洲风格的古老建筑,名闻遐迩!她们向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诉说着上海的过去,也为都市增添了一份浪漫神秘秘的韵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党的诞生地,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光彩。

  上海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19世纪中叶以后,上海出现了机器制造业、蚕丝业、面粉加工业、航运业、印刷业等民族企业,为上海城市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机械加工、冶金、电子、仪表、化工、船舶制造、轻工、纺织、航天航空、医药及医疗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装、石油化工等,重、轻工业各行门类之全堪称中国之最。产品不仅满足上海,支援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国。另外,上海还拥有像宝钢、金山石化、石洞口发电厂等国家大型企业,更增强了上海作为全国工业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虹桥、漕河泾、闵行、浦东等开发区的兴起,一大批独资、合资企业的迅猛发展给上海这个古老的工业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人民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不仅注重调整产业结构使之更趋合理,而且更加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引进外资,广招人才。近年来,一个以汽车制造、电子电信设备、电站成套设备、石油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钢铁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以初具规模,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50%。同时,现代生物与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通用汽车、华虹NEC等项目的新近建成投产,必将给上海的工业经济带来更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还是我国科技力量最为雄厚、集中的地方,是我国教育和信息的中心。这里不仅拥有千余个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原子能、激光、计算机、卫星技术、医学实验等高科技的科研机构,而且还有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和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占尽人才优势。

  作为远东最大都市,上海素有“中国的商业橱窗”之称。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与建设,商业网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出门购物十分方便。这里拥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四街四城”: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四川路、西藏路、豫园、徐家汇、不夜城和浦东新上海商业城等,每天都吸引数百万的中外游客。闹市区人流如织,成为上海一大景观,不仅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上海已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外开放迅速扩大,上海直接利用外资协议金额连续三年超过100亿美元。世界上排名前100位的工业跨国公司已有半数以上投资上海。在沪开设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和代表处已达200多家。上海的进出口贸易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1999年9月,“财富世界论坛”在上海举行,2001年9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上海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是世界第三大港和我国水陆交通运输的枢纽,铁路有沪宁、沪杭线通往全国各地,5条国道和3条高速公路网连接内陆各省,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则将上海与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各国连成一片。水上航运溯长江而上可达武汉、重庆,沿近海而行,则又至青岛、大连、温州、福州、香港。另外,上海还与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欧洲各国开辟了航运线,从上海港出发的客货轮,出海可抵世界上400多个港口。每天从陆上、空中、水上进出上海的中外旅客达数百万人,充分显示了上海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近十年来,上海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超过1100亿元,市内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黄浦江上的“五桥三隧”把浦东与浦西紧密相连,市区“三横三纵”主干道路、“申”字型高架道路网络、外环线和三条地铁线构筑了地面、地下、空中并举的城市快速立体交通的骨架,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落后、拥挤的交通状况。全新的市容市貌,方便了人民生活,也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和形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实施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国家重点战略的推动下,上海跨入了振兴发展的新时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90年代,上海的GDP增长速度连续十年超过1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2000年全市GDP(国内生产总值)455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4080美元,已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浦东开发十多年来,城市化面积已超过100平方公里,特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重点开发小区的功能效益已初步显现。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浦江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同样也包容五湖四海的宾客好友。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商埠,从此开始了她走向世界的旅程。在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并因此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个窗口。

  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彰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21世纪的上海,时尚流行挥舞着城市风行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