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1971年生于安徽马鞍山市,曾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华夏大盘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华夏大盘精选在王亚伟管理的6年多时间里共计取得1198%的超高回报率。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1中国最佳基金经理50强榜单,王亚伟名列第一。2012年5月,王亚伟从华夏基金公司离职,同年成立私募基金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王赟
5月以来,基金行业噤若寒蝉。有人戏言基金经理不敢离职,因为担心瓜田李下,被怀疑为受到监管部门调查。
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首当其冲,他执掌多年的明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遭证监会核查,而被誉为中国私募之王的泽熙投资也被传遭监管层核查。
“我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工作中有乐趣,有成就感,对别人有所帮助,这就是我追求的。”两年前的5月,王亚伟在向媒体解释从华夏基金辞职时说过,“之所以想要辞职,主要因为外界对我的关注太高,这让我感觉压力太大。”
往前十年:2005年王亚伟担任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后,先后重仓投资*ST广厦、*ST昌河、胜利股份(000407,股吧)、吉林森工(600189,股吧)、天保基建(000965,股吧)、中航精机、海南高速(000886,股吧)、陕国投A、浙江阳光、中恒集团(600252,股吧)、浙江东日(600113,股吧)、国阳新能、峨眉山A、乐凯胶片(600135,股吧)等重组概念股,很少失手,创出了四年10倍高回报的投资神话。
王亚伟对重组股的精准把握也惹来争议,如内幕交易。2009年他回应说,“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
“如果王亚伟是靠内幕消息成名,市场每天各种传闻,其他人为什么没有用这个方法出名?如果王亚伟的成功靠的是外因,跟他的能力没关系,为什么其他人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成功?为什么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之后,华夏基金没有再捧出一个王亚伟?”泽熙投资的老板徐翔用这样的逻辑为他的同行辩解。
“没带手机、手表。王亚伟打开了带进会议室的黑色笔记本。很难得看到一名基金经理的笔记居然记录得如此工整。”这是当时一位记者记下的现场。
在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看来,王亚伟的离开,再次暴露出基金业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因为这个行业留不住它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人才,“目前的机制让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没有归宿感,王亚伟辞职是现行体制下的必然。”
放眼时下的基金公司,在业绩为王的标尺下,一名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业绩不好就可能被打入冷宫甚至转岗失业。北京某基金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再复制一个王亚伟实际很难,首先目前基金经理岗位的从业平均年限越来越短,基金经理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做得不好很可能被淘汰,一旦做得出色就有可能转去做私募。他举例表示,2008年的基金业绩冠军王勇因2009年业绩掉队离职,“就像当年的证券业,不正是因为南方证券的倒闭及国泰和君安的合并,才让市场有了一个惊醒。”
王亚伟说,“投资很辛苦,跟农民很像。”A股市场一直在2000点附近震荡筑底,私募大佬没有闲着,5月份以来,徐翔掌舵的泽熙投资、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密集走访了10家公司。从私募大佬的调研踪迹来看,泽熙的目标不乏*ST精功、*ST华塑等冷门股,王亚伟则钟情佛山照明(000541,股吧)、飞利信(300287,股吧)等节能环保股。
与此同时,从公募基金开始的证监会的捕鼠行动正在逐步深入,且向私募延伸。
随着监管层收网,各种老鼠仓、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逐一浮出水面,光大保德信、嘉实、上投摩根等十余家基金公司涉嫌老鼠仓,王亚伟们的“合格”与否再次面临被定义,但监管层无法避免这样的拷问:若老鼠洞特别多,仅仅是老鼠会打洞的问题吗?这让人想起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前对散户的一句忠告:散户不适合买任何一只股票,因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