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谁有关于石家庄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及发展变化情况的资料

谁有关于石家庄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及发展变化情况的资料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10 13:49 编辑: 网络 查看:

石家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石家庄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农村中还大量保留着农业社会的许多习俗,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体现着燕赵文化特点。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民间口头文学众多,耿村故事村国际知名;表演艺术类达40多种,其中井陉拉花、常山战鼓多次在全国文化汇演中获奖;民间工艺美术有剪纸、木雕、根雕等20余种;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位于井陉于家石头村全是石头建筑,颇具特色。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为紧邻北京和天津的特大交通枢纽城市,她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首都的南大门。 石家庄虽曾是个只拥有一百多户的小村落,但历史却颇悠久:在郊区的村庄里有大量的殷周文物出土,证明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先民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战国初期,市区内曾经出现过两座古城,先后为中山国都城,后为赵国所吞并。直至现在,河北仍被称作为“燕赵大地”,当地的代表性报纸也称为“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既有名山胜水、古寺名桥,又有故城遗址、革命圣地。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革命圣地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县安济桥(即赵州桥)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的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距今1400多年的隆兴寺,寺中大铜菩萨像、彩色观音像堪称中国古代铸造、雕塑艺术瑰宝。苍岩山、嶂石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抱犊寨、天桂山、五岳寨、驼梁、封龙山、蟠龙湖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也各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2001年1月,石家庄被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石家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石家庄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在现代石家庄农村中还大量保留着农业社会的许多习俗,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体现着燕赵文化特点。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民间口头文学众多,耿村故事村国际知名;表演艺术类达40多种,其中井陉拉花、常山战鼓多次在全国文化汇演中获奖;民间工艺美术有剪纸、木雕、根雕等20余种;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位于井陉于家石头村全是石头建筑,颇具特色。 到了石家庄,一定要品尝一下正宗的河北菜。河北菜在北方食文化以咸为主、粗犷大气的基础上,兼收八大菜系的一些特点,擅长爆、炸、炒,注重色、香、味、型。这里的狗肉全席、金毛狮子鱼、黄瓜宴、菊花鱿鱼,是深为顾客喜爱的名菜。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采用烹、煎、熘、炸、焖、薰、拌等各种技艺,精心制作50多道各具特色的名菜。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金毛狮子鱼外形象毛发竖进起的狮子,色泽黄里透红,吃起来酸甜可口,鲜嫩香醇。 近几年来,随着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市现代派娱乐与传统娱乐相得益彰。石家庄市内大多数影剧院、俱乐部,设施齐全,不失为人们日常体闲娱乐的好去处。如果你对音响、球道已经玩腻了的话,那么,不妨去尝试一下返朴归真的独特乐趣吧。 河北梆子、河北评剧必让你欲罢不能!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名满全球的吴桥杂技表演呢 拉 花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她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早在唐代元和八年成书的《元和郡县志》就有记载。建国以来,井陉拉花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使她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有关井陉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拉花舞蹈中的女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后人认为,井陉山路崎岖,人们行走不便,古代女人多小脚,出走需男人搀扶,而女性雅称“花”,这时形成的民间舞蹈称之“拉花”是有道理的。 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她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她以“抖肩”、“翻腕”、 “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念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她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眷恋、爱情、行进的情绪。传统的井陉拉花表演人数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员手执道具,各有其象征:伞--风调雨顺;包袱(现不多用)--丰衣足食;太平板、霸王鞭--四季太平、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现在看到的井陉拉花虽做了很大改进,但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井陉拉花的音乐可称为独立乐种,女性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华而不浮,悲而不泣,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内涵、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给观众留下难忘的美感。 一九五七年,井陉拉花晋京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二等奖,并为中央首长做了专场演出,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接见了演员们。此后,井陉拉花在多次全国性大赛中获奖,并多次参加了国家重大活动的演出。 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队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东杨村40名农民业余鼓手组成。因正定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帮称其为“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据传,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型,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在建于隋朝的正定隆兴寺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正定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城市村墟,锣鼓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其曲牌大都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联结而成,是一种联套曲体结构,它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常山战鼓”套路多样、曲牌繁多,其中尤以东杨庄战鼓队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每逢春节必参加县、市举行的民间花会表演,省、市、县各项重大庆祝活动、该队也常来大显身手。上海舞剧院曾于1972年专程来听、看他们的表演,并将全部鼓点录音,赞誉他们是“所见到的鼓类中最富特色、最激动人心、鼓点最丰富的鼓队。   该队曾荣获1991年河北省民间花会调演最高奖“优秀奖”;荣获1989年、1990年两届石家庄市民间花会调演“特别奖”;1990年应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特邀,参加了“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式表演;1992年应邀参加了中国“兰州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同年又参加了中央文化部举办的天津“南开杯”民间艺术邀请赛获二等奖;1993年应邀参加了中国齐齐哈尔第二届“观鹤节”表演活动。尤其在“北京亚运会艺术节”期间的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亚运会组委会、首都各界群众、艺术同行、国际友人及海外侨胞观光者们的一致高度评价。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对他们的精彩表演,予以热情报道和赞扬,轰动了整个京城。 石头村   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位于井陉县中西部,距石家庄50公里。该村建于明朝初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于氏祠堂及家谱、民清石头建筑群保存完好。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十六个景点:(一)石头民俗景点:石头民俗馆、追祖思源堂、天下奇阁、秀才甲第、玲珑观音阁、真武大帝庙、七里石头街、手工制作坊、白庙遗址;(二)南山田园风光区:俏南山、卧虎山、犁田南山下;(三)青山三洞景区:不老青山洞,五里人工洞、戈匕洞套洞、西湖泛舟。此外,当地饭菜:煎饼、粘糕、抿絮、咸饭等独具风味,民间传说令人称奇,民俗民风独特而丰富。国家及省市专家一致认为,于家石头民俗村的开发,满足了城里人渴望回归大自然、归真返朴的生活。开辟了又一渡假、观光鉴胜的好去处。如投资开发,必将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故事村   耿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于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 280多户,1200多人, 1300多亩耕地。自古以来,耿村就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各种客商。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 1987年春,石家庄地区、省和全国有关负责同志相继入村考察,都认为这是一个罕见的民间文学和整个民俗文化的富矿,并相继组织普查20次,被专家称为“耿村文化工程”。   截止目前,在耿村已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134人。按照国内外一些专家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方法,确定能讲50个以上、 100个以下者21人为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讲100个以上15人为大型民问故事家。最大者80多岁,最小的10岁。有的一家三代都讲故事,还有许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兄弟,故事母女。目前,整理出耿村文字资料4630多篇,约5000余万字。自1988年,省召开“耿村民间故事家群及其作品讨论会”以来,先后有139位专家学者到耿村做了考察,对耿村文化现象给予高度评价。日本、美国、法国专家多次来耿村调查、访问,海内外50多家新闻媒体对耿村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