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洞 四川省著名宫观,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又称古常道观。在青城山腰第三混元顶崖间。初名延庆观,隋大业年间(605年—618年)始建,唐改称常道观。宋改名昭庆观,或称黄帝祠。观后天师洞传为张道陵修炼处。唐孙思邈,杜光庭相继来修道。现存建筑清康熙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1920年—1939年经彭椿仙改建而成。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贡帝祠、三皇殿、天师洞府等,是青城山最大宫观。三清殿为主殿,一楼一底,楼上为无极殿,楼下殿内有须弥座彩塑三清造像,殿正中悬挂康熙皇帝手书“丹台碧洞”匾额。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通高90厘米,唐朝开元十一年(723年)刻。神座前立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揽书”碑,碑本四面刻文,正面刻“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手诏”,碑阴刻益州长史张敬忠的上表,该碑记载了唐代佛、道之争:开元初飞赴寺僧夺常道观为寺,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内有一棵千年银杏,传为东汉张道陵植。天师洞同有石刻张天师像及清代续塑的30代天师张继先像,观周围有降魔石、掷笔槽等遗迹。大殿和唐碑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