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青城山道家医药养生文化

青城山道家医药养生文化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7 13:26 编辑: 网络 查看:

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国古籍《尚书•洪范》吧“寿”列为“五福之首”。道教继承此传统,成为热爱生命,最求长生的宗教。张陵天师《老子想尔注》云:“能制长生,则福天地”,“生,道之别体也。”英国著名学着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中说:“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道家养生学在青城山得到发扬光大。它首重调养心神,强调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修炼,提倡精神文明和道德自律。张陵《老子想尔注》提倡“重精神清净”、“道乐质朴”、“道不喜强求尊贵”、“奉道戒,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致虚极,守静笃”、“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绝;宁避人。勿为人所避。”唐代青城山申天师著《怡神论》及《服人要诀》。对后世内丹理论起了先导作用,显示出青城山道医的特色。《云笈七签》卷三十四有青城山《宁先生导引养生法》。
   隋唐时期,青城山道家已将药功与养生结合。唐贞观七年,孙思邈入蜀,曾来青城山,著《千金要方》,辟有专卷论养生。其《养性序第一》中告诫人们,养生长寿首先要“抑情养性”。《独异论》载:“(孙思邈)于是归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白日冲举。”
   唐武宗时,青城道士邢先生,精医术。武宗患心热之疾,众医诊治无效。邢至宫庭,从肘后青囊中取出青丹二粒,绞梨汁进服,武宗疾苦悉去,大喜,欲赐金,拒不受,封以“广济先生”。晚唐时,青城道士杜光庭著有《玉函经》养生书一部。五代时,道士许寂作《元和纪用经,用运气说于医学,有创见。
   据《宋史列传》载:青城道士皇甫坦善医术。显仁太后苦目疾,国医不能愈,诏募他医。临安寺张称以坦闻,高宗诏见,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以慈宁殿,治太后目疾,立愈。帝喜,后赐之,一无所受,令持香祷青城山。
   道家不但重视生理上的治疗,更重视心理上的导引,将其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方面。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故道家以“名利不减,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精散”为“养生五难”。青城山道医结合的传统,一直流传到近代。1940年前后,青城山上清宫设有“济贫医社”,以中药及针灸为山民治病,曾得到冯玉祥将军的称赞,匾题“医国济民”。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城山道家养生文化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造福于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不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