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脚下农家院吃完午饭,便等寻出租车欲奔前山门。大约半个小时后,才勉强搭上一辆路过车,而且加价讨好,生怕出租车师傅耍开脾气又拒载。
走在山门前的广场,心绪毫无征兆地寂静下来,分明感到了浓重而清新的道气。远远看见一道士悠闲自若地迈着方步走来,我们以崇敬的心侧身以待,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发现道士矮小却不瘦弱,神光奕奕,慈祥安泰,好像是位女道士。
视线追随道士的身影,被超凡出俗的境界缠绕,久散不去。道士停步在售票处附近,与排队待岗的导游问话。从见道士的第一眼起,我猜测这位得道高人,大小也是个内部负责人。后经导游证实,刚才目测的道士是女性,大概属于青城山的副主持,级别规格相当高。至于是否属实,我一时无从查考,暂时相信了导游的释解。
进山门前有幸遇到大道士,应该说是我们福气和缘分,随意而来没有强求的东西,更合乎道教的自然法则。上山来个开门红,为游山问道打下扎实的基础。海陆空三栖相连的登山路,我们沉寂在幽幽舒展的环境里,不时加议道士的长相与修行。尚未出现疲惫状态,上清宫已经隐隐可见。此行的终点站,就是道教的最高殿观。
我们特意转向主路旁的小径,专门游览参观住山道士们的后菜园。路过一片萝卜地,正恰碰见一道士弯腰拔红萝卜。导游与道士十分熟悉,老远招呼师傅,并问道士可以不可以吃萝卜。道士说吃萝卜行,叫他师傅不行,师傅在殿里边执座,要叫只能叫师兄。
道士清楚导游是道教俗家弟子,一本正经地对付导游善意的玩笑。道士削干净一棵萝卜递给导游,又专心地干活。我趁机问导游,能不能和道士合影留念。导游用浓重的地方话与道士交谈,道士一个劲地摆手,坚决不同意。同行的小弟兄们,偷偷地抢拍了两张道士弯腰侧影。
步入上清宫老子殿外,我下意识地肃目敬仰老子座像。毕竟从俗家姓氏层面讲,老子与我同姓,他是李姓共同的祖先。虽然老子以道家创始人的面目入道教,是后人出于某种需要特意拉进的,并非老子的主观意愿,既来之则安之吧。这也符合《道德经》的要义,道法自然嘛。平时复读《道德经》几百遍,面对道教神圣的光芒,八十一章记不起一章,难得入定两相忘。
导游与殿内师傅互致问候,简单介绍了我们的情况,道士破例放陌生人进殿。我左看看右瞧瞧,比较注意分寸,生怕声音过大动作放肆,打扰了道人们的清修。看不出道士多大岁数,道教又忌讳外人问起,在端祥中近距离摄取道士的真面目。
老道士忙于应付游客上香的程序,一时顾不得与我们交流对话,委派导游徒弟搬凳挪椅安顿我们。端坐在大殿内,我心无旁鹜,挤不出多余的联想,静静地坐在原地静坐。偶尔看几眼殿外人流,游客们的眼神送来好奇与羡慕。
导游的女师傅回来后,替代了老道士的位置。老道士跑到贡台上拿来桔子苹果,不由分说地每人塞给一个,我们略微客气下,就毫不迟疑地剥吞肚里,顿时升起幸福好运的气息。老道士不善言谈,默默地端祥对方,我们不好开口多问,又默默少语地静坐着。
老道士好像看出点门道,对同行的朋友谦称文化水平低,不会相面测字之术。但是他会什么从不显露,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受到如此礼遇,我们执意捐点香火钱,老道勉强收下后,转赠六本上清宫印制的《道德经》。关于版本的问题,我与老道士进行简短的交流,由于语言障碍,点到为止。
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想现场观摩道士们诵经,由于观内只有三四位道士,形成不了气候,老道士劝我们下次再来,届时参观十几人诵经的场面。道教本来讲究顺其自然,我们只好抱憾而走,但并没有沉重的失落感,因为路上曾经约定夏天再来。
那位摘菜的道士回来了,我们相视而笑过,他就不见了。导游代我们向师傅提出合影,老道士居然痛快豪爽地答应了。他站在殿外台阶高处,与每人合影一张。这个特殊意义的纪念,为上清宫之行划出圆满的符号。老道士抱拳相送,越看越潇洒大气。
青城山之行,并未指望与道士深交,敬拜几番名神大仙,已经达到成行前的心愿。山踏过了,看过了,道问过了,悟过了。即使收获的层次略嫌浅白,自我感觉与《道德经》的距离又近一步。如果真的与青城山结缘,下次说来就来,再问出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