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而峨眉山和泰山一南一北

而峨眉山和泰山一南一北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7-26 18:2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而峨眉山和泰山一南一北

作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峨眉山气象站人工记录了300多万组气象资料,发送了20多万份气象电报,为天气预报以及全球气象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费治伦说,峨眉山气象站今年刚升级为国家基准气候站,以后观测的气象项目将更多气象站还将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建立旅游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未来,游客可以根据这些气象预报了解上金顶看到日出、云海或者佛光的几率有多大,“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遗憾也许将越来越少

“佛光”“云海”也可预测

81年前,在竺可桢的主持下,峨眉山气象站在战火纷飞中成立,和泰山气象站一起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高山测候所

8月12日晚8点过,王会兵从观测点的日照监测筒里取出一张薄薄的纸片经过显影、烘干,他在这张几乎看不到任何痕迹的峨眉山2日旅游攻略纸片上勾了几条小横线王会兵告诉记者,“显影不明显,说明今天太阳光线不强”

费治伦说,峨眉山恰好处于驼峰航线末端,当年峨眉山测候站每天的气象观测数据,比如风向、风速气压、天气现象以及能见度等珍贵的气象数据,就成为“飞虎队”在成渝之间以及四川各地飞行时的重要气象保障

c

2008年南方大面积的低温雨雪天气,在峨眉山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中也有显示王会兵说,2008年元月20日至2月底,气象站连续观测到了30多天的持续偏北风,这说明北方冷空气一直持续控制着峨眉山周边以及附近地区与此同时,他们测到的旬平均气温也接近历史最低值大家都认为当年可能出现极寒天气,这种经验预测,果然被当年春节前后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天气印证

今年已有78岁高龄的陈礼良,1954年四川峨眉山地图8月就到了峨眉山气象站工作当年,他和挑夫在杂草丛生的山上爬了两天,才攀上千佛顶“到了一看,所谓测候所居然就是普贤殿旁边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偏房我们吃住都在里面,观测数据的时候到露天坝,晚上睡觉就挤通铺”

当然,如果看到了罕见的日晕“七日环”,气象人员也不可能淡定1984年11月22日上午11点半左右,峨眉山气象站前任站长罗大贵突然发现天顶出现白色晕圈他数了数,居然多达7个

今天,解决温饱这里已经不是问题,但恶劣的气候条件仍然无法回避“山上最怕的就是打雷!”气象站副站长王会兵介绍,金顶的高度恰好处于积雨云中部的强电荷区,所以闪电、雷暴远比平原地区强为了避雷,气象站北面专门竖起一个高高的避雷塔,东边有11根避雷杆,西边气象站的屋顶全部成都到峨眉山汽车由铁制成,以便导电只是预防设施层层加码,依然难敌天气的恶劣1999年7月的一天,金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眼看正点时间快到,王会兵必须准时到户外巡视虹吸雨量器没想到刚走到雨量器旁,就看到避雷针上缠绕着诡异的火花他意识到强雷快到,立刻把电筒一甩,两脚紧闭一动不动,以免造成跨步电结果,几乎同时,巨大的雷声在他头顶炸开等他大脑一片空白走回办公室,半小时左右都听不到任何声音

被“五雷轰顶”几乎是气象站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过的遭遇1988年夏天,一个直击雷突然打中值班室,屋顶被击穿一个大洞,屋内的地板也击出一个大坑并被烧焦,近在咫尺的值班员被吓得半天说不出话

那时从事气象观测的专业人员还很少,气象站又要求24小时值班,陈礼良和同事轮流峨眉山门票换班,最长的时候有一年都没有下过山“头发长了自己拿剪刀剪,衣服烂了自己补,煮饭还要自己砍柴后来可以烧焦炭了,我们每年要在附近烧制1万多斤的焦炭背上山”金顶海拔3047米,陈礼良说,在高压锅出现以前,他们吃的饭全是夹生的

费治伦告诉记者,峨眉山气象站终年都要对风、降水、雪深、雪压、日射、酸雨等几十种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再加上自1941年以来,这里的气象资料收集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因此对研究四川多年来气候的变化,意义重大

b

“五雷轰顶”成家常便饭

陈礼良说,那些年的夏天,背上山的鲜肉往往早就成了臭肉,“舍不得丢,就多洗几遍多放点盐吃掉”为了改善伙食,他们在气象站周围的空地上种上萝卜等蔬菜,或者到附近采蘑菇、摘野木耳,有时候还滑四川峨眉山地图下到舍身崖上采龙胆草去年,气象站种的小白菜丰收了,结果一连好几个月的素菜都是清炒小白菜,吃得大家直流清口水……

今年7月9日,四川多地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7月8日这天,王会兵在11点的时候发现数据异常,“露点温度17.9,水气压高达20.5!以前这里测到的水气压最大值只有18.8这个数据越大,说明下暴雨的可能性就越大”他意识到四川可能要下暴雨,专门打电话给乐山气象台了解对方天气预报的情况果然次日暴雨袭川

舍身崖旁,峨眉山气象站站长费治伦指着不远处的千佛顶告诉记者,“当年建测候所时间赶得紧,中国第一代气象人只拿了简单的测量工具就上山了千佛顶有寺庙,他们的吃住只有去投靠和尚”

曾经“保驾”驼峰航线,未来“佛光”“云海”也可预测——

8月15日,成都峨眉山旅游攻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败日在抗日战争中,人称“飞虎队”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给日本战机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峨眉山金顶之巅的峨眉山气象站,曾经给“飞虎队”飞越“驼峰航线”提供过珍贵的气象信息支持这个由我国气象事业的开山鼻祖竺可桢在1932年主持建成的气象站,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气象情报的重要交换站点它取得的气象资料对天气气候,尤其是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a

1931年,国际气象组织筹备第二次“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约定在一定年份,世界各国联合观测地球物理现象一年,以此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组织委员会主席、丹麦气象研究所所长考尔博士给时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四川峨眉山天气预报竺可桢写信,希望气象研究所能承担中国部分的观测工作一直致力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竺可桢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在南京和北平观测之外,再设立峨眉山和泰山两个高山测候所

“峨眉山气象站海拔3047米,刚好处在700百帕的中空位置,这是气象预报的必用高度层而峨眉山和泰山一南一北,基本可以代表中国南北高山气候”1932年8月1日,峨眉山测候所准时开始极年气候的观测:气压、气温、湿度甚至峨眉佛光等都在观测范围之内当时的测量设备相当简陋,很容易发生故障,“他们就发明了一些土办法搞测试,比如根据树枝摇动来判断风向和风速……”一年观测顺利完成1935年,竺可桢主持出版了《峨眉山泰山国际极年观测报告》专集,报送给了“国际地球观测年”组委会

在峨眉山气象站四川峨眉山旅游的荣誉室,至今还保存着1933年以及1941年等年份的气象观测记录记录本的封面已经斑驳发黄,可打开一看,当年的测候员工整地记录下了当时的风向风速、气压、云雨量等各种数据1950年8月,峨眉山高山测候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气象处接管后,才扩建并更名为峨眉山气象站1954年10月,气象站从千佛顶迁到现在的金顶

曾为“驼峰航线”提供气象支持

两个月后,气象站决定迁址金顶只是条件同样好不到哪里根据金顶长期的气象记录显示,这里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度,每年平均云雾弥漫超过300天,吹大风狂风59天,雷击天数60天,积雪天数多达144天

①观测员乔海鹰在测量雨量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②2008年工作人员铲雪开路 受访者供图③屹立在金顶的峨眉山气象站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