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衡水市苏家村风土人情(骆秋荣)

衡水市苏家村风土人情(骆秋荣)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19 18: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在桃城区西北角与深州交界处,有一个小村子——苏家村。140多口人的小村子,但姓氏较多,村民苏姓为原住民,金姓、张姓、石姓、骆姓、韩姓等姓氏为后迁入。现在金姓为大户,约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苏家村村东有一条东南、西北流向的古河道遗址,围村子半匝,从西北的韩村流来,绕过苏家村向东南东杨村流去,古河道最宽处约有一华里。相传,是朱洪武的运粮河,其实应是滹沱河故道。在苏家村村东的那段俗称东河沟,村西的俗称西河沟。在东河沟有一个地方,叫“苏家撩绳口”,传说是苏家村原住民苏姓摆渡的地方,旁边有一块石碑,记载了明永乐年间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建村的经历。

  苏家村的金姓是从深州金家营迁来,繁衍成大户,他们主要居住在前街。石姓、骆姓、张姓、韩姓、苏姓等杂姓主要居住在后街。在后街中部路北有一座真武庙,离它不远有一座关爷庙。后街还有金家的一座家庙,每年春节金姓人家都要拿着纸和香在这里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并在这里续家谱。村里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在真武庙前的一座高台上举行,约有两间房子大小。每到春节,从腊月二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在这里的架鼓和邻近场院里的“二轱辘摔跤”,是村里两个“主打”的民俗活动,村里人都会到这里来狂欢。

苏家村架鼓在这一带很有名气,鼓点丰富多彩,富有韵味,这些鼓点有:“小灵鼓”、“打铁鼓”、“老佛爷登殿”、“大进村”、“小进村”、“小灵鼓礅三礅”、“打铁带粘”、“凤凰单展翅”、“老虎大偎窝”、“大义磕巴”等几十套鼓点。村里的老鼓手有张文夯、金大山、金银辉,带头鼓的是金二行。苏家村建国初期出了位衡水县长——韩捷,他也非常喜欢架鼓,每年春节回来也要敲两下。在年近八旬的金银辉老人记忆里,村里的架鼓是七面鼓,还有十几副钹,这些鼓乐由张文夯统一管理。苏家村架鼓被邀喊到前王村等村庄去表演,前王村的架鼓和苏家村架鼓有所不同,他们的特色鼓点是“大撞山”、“小撞山”。耍“二轱辘摔跤”的是骆玉茂和金二行,场面十分热闹。

  正月十二也是苏家村很重要的民俗日子。这一天的中午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被称做“捏老鼠嘴”。傍晚时分,村里的孩子们就要拿着棍敲着盆,走街串巷地吆喝——谁家的旧鞋拿几只儿,拿来给老鼠娶媳妇儿。随着吆喝声,各个胡同口就会堆起一堆堆旧鞋。男孩们用树枝在鞋堆上搭起架子,点燃鞋子,在上面烘烤干粮。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吃了这时烤过的干粮,孩子们来年就会平安健康。到了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炒熟的花生,俗称“嗑老鼠眼儿”,这样可以把老鼠的眼睛“嗑瞎”。之后,就是家里的大人们就拿起家里的大擀面杖,嘴里念念有词地把家里的犄角旮旯都捅一遍,这叫“捅老鼠窝”,让老鼠们再不敢出来为害。

  由于濒临滹沱河故道,苏家村沙土地多,土薄水浅,适合种些花生、山药、芝麻等小杂粮。为了营生,苏家村人多到京、津等地打工经商,他们多从学徒开始,有了些积累和经验后,就自己领东当掌柜。民国时期,在天津经商的有张芷廷,他在天津三条石开了一家“合记五金行”,生产拔丝五金制品,在天津很有影响。金增会在天津河北街开有一家“聚兴坤竹货行”,经营南方的竹制品。金同年和张文斌合作,在天津河北街经营一家“鸿福五金行”。金玉衡在天津估衣街开有一家“锦章绸锻行”。在北京经商的有金福朝,他在门头沟煤市街开了一家煤砟行。因为经商的多,苏家村在近代的衡水县西北乡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

  金银辉老人少年时曾在苏家村村东的一座古寺里上完小,这座古寺俗称“王家寺”,占地十余亩,是方圆几十里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寺,共有四进大殿,前殿是脚蹬八怪的“天王殿”,二殿供着一尊铁菩萨,可惜的是那尊铁菩萨在“大跃进”时被炼了铁,四大殿有一尊铜佛,抗战时期被日本人拉走,不知所踪。大寺里还有钟楼,钟楼里有大、小两座钟,大钟在下,小钟在上。土改后,大寺一部分改造成学校,另一部分被拆除,木料拉到大柳林村,修了一座纪念亭。金银辉幼年时,庙里还有一个和尚叫李荣才,是附近勾家村人,后来还了俗。大寺周围松柏环绕,共有八通石碑,记载了寺院的历史及多次毁废重修情况。可惜大多不存,只保留下一通,遗弃在路边,至今下落不明。

  悠长的运粮河和古老的王家寺,蕴育了苏家村特有的人文民俗,也承载着一代代苏家村人的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深处。骆秋荣

(责任编辑: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