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蔡山的传说(收集整理)作者:王奶
黄梅蔡山镇,有村庄名蔡山,其实,蔡山这里并不住居蔡姓人家,亦非蔡氏显赫人物陵寝之地。其地名另有一则风趣传说。
从黄梅孔垅进入蔡山的一条古路边,有块大石,形状像只龟在爬行,昂头朝向蔡家地,其路称“石龟墩”,龟壳为古时“占卜”器物,称为“蓍蔡”。相传过去有个风水先生,见其地谶语:“龟若爬到蔡家山,蔡家山即可成帝都”。先秦时期,英布果然在此筑九江城,后封淮南王。所以人们把石龟当为吉祥物,石龟和路径之景物作为地名,称为“蔡山”。
蔡山寺,位于蔡山镇之蔡山东侧的半山腰,古称“江心寺”。
“江心寺”,系唐初尉迟恭修建,古寺正殿的大梁上曾书有“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尉迟恭敬修”的字迹。
光绪丙子县志载:“江水自广济垅坪下入黄梅界,旧绕蔡山,故山有古江心寺。后积鸿脑洲,江流遂往洲外,蔡山之江渐淤。后又淤新洲,而江遂三分,至封廓洲复合为一,其势皆由北而南”。蔡山江心寺,今离长江边十里许,其间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非短期可形成。
山石镌刻有李白“夜宿江心寺”诗句,并有晋朝高僧支遁手植梅一株,世称“晋梅”,至今虽主干老朽,但新枝繁茂,因其一年两次开花,故又称“二度梅”。
蔡山系长江冲积平原中的一座孤峰,原是五阜湖中的一个小岛,海拔58。8米。《禹贡》载:“九江纳锡大龟,世传五阜湖所出。”
《方舆纪要》载:“春秋传大蔡,盖以山得名,蔡即龟,故名蔡山。”
古代的五阜湖和大江相连,当时蔡山位于大江中心。山上有寺,名“江心古寺”。后因长江改道南移,蔡山在北岸江堤以内,现在蔡山距大江相隔十五华里。
楚汉时,英布曾在蔡山附近建九江城,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
东汉寇恂平河内(即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地区)时,曾在此驻兵。
东晋孝武帝时(公元373——396年),在九江城旧地设立南新蔡郡。唐李希烈兵阻蔡山,险不可攻,亦在此。
《方舆纪要》卷七十六:“东晋置南新蔡郡及永兴县……隋开皇初,复曰新蔡。”
《文献通考》“晋武于九江王英布旧城立南新蔡郡”。
清《一统志》“九江城在县南七十里,即今之蔡山镇”。当时九江城在今江北。
山之南谓阳,北谓阴;水之北谓阳,南谓阴。寻阳,原址在江北。
《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上蔡县……故蔡国。楚并其地,谓之上蔡。……应邵曰:九江有下蔡,故此称之。”
学者一般认为,东周时的九江,在寻阳(黄梅汉称寻阳县)境内。
如今蔡山的浪泊石、望江石狮、敲锣石、船缆石、泼墨石等古迹虽不复存在,但山顶上的摘星楼已仿旧制重建;蔡山石龟也仿制复原;鲤鱼化石、义门齐国夫人墓尚存;江心古寺也重辉新貌。
蔡山南麓还有一座龙王庙,是供奉白沙龙王的。旧时龙王庙里三尊大佛,是一木三裁而制成的:一曰日、一曰风、一曰雨,传说求者任意求迎一尊,遇“日”即日,遇“风”即风,遇“雨”即雨,有求必应。
至于蔡山与庐山的传说则更为妙趣:蔡山与庐山犹如一对孪生子,两山隔江相望,江影相连。站在庐山北望蔡山,“插向江天此一峰”;站在蔡山南望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庐山雄伟壮丽;蔡山纤巧秀丽,两山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是谁把它们分割开来?
这里有段神话传说——从前有个暴君讨厌庐山挡住了庐江的水流,决心要把庐山迁出庐江,于是他用赶山鞭抽打庐山,打了九十九鞭,庐山一动也不动,只是身上留了九十九条鞭痕,现在庐山九十九凹就是当日九十九条鞭痕。最后一鞭把庐山惹怒了,决心一不做二不休,不仅要挡住庐江的水流,还要挡住九江的水流,于是突然喷出一堆石土,横挡在九条江的汇合处——蔡山以此诞生了。
蔡山江心寺十二景:江心古寺、支公晋梅、危楼百尺、诗仙泼墨、石狮望江、竹缆遗痕、残岩夕照、噌吰锣鼓、龟峰独秀、义门古墓、王母莲池、浔阳古井。
江心古寺是地藏王菩萨第二道场,地藏菩萨“年年月月住九华,七月三十住蔡山”。
民间传说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生日,实际是金乔觉于开元十六年(728)此日成道(据《神僧传》)。
地藏菩萨,发出弘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藏的这个大愿书于江心寺山门,九华肉身殿南门横额上也有黎元洪所书的这一句。
《复修蔡山江心寺序》碑:“江心古寺……与九华并美,实乃地藏王菩萨第二道场”。
支公晋梅。该树晋朝高僧支遁手植梅一株,世称“晋梅”,至今虽主干老朽,但新枝繁茂,因其一年两次开花,故又称“二度梅”。东晋末期的名士陶渊明与此梅树几乎同龄,心意相通。所以,当年为了让家住江西柴桑的陶渊明能够从数百里之外赶来赏花,这株梅树特意为他每年冬春两次开花,这就是国内已知的唯一一棵名副其实的“二度梅”的由来。
相传,谪仙李白于酒肆吃罢晚饭,夜宿蔡山江心寺。登摘星楼,夜色沉静,万籁俱寂,星辰灯光渔火交相辉映,天地物我融为一体,仿佛伸手可摘星拂云。深邃幽秘的美景,惹谪仙诗兴大发,乃成千古绝唱:“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毕,李白余兴未尽,前往拜访方丈。“好诗!仙诗!先生名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