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
本地的风俗,端午节是非吃棕子不可的。这里的粽子,先用棕叶把浸过的糯米包成锥角形,再加灰碱水煮熟。目前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棕、果棕、菜棕等。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棕子是用竹筒装米煮的,叫筒棕。到了汉代才用叶子包裹。关于这一变化,还有一个传说。在1900年前的东汉建武年间,有个叫欧回的长沙人,端午节前在汨罗江边散步,忽见有一个头戴切云冠,腰系长剑,身佩香草的人,自称是三闾大夫。他对欧回说,你们为我祭祀很好,但每次祭品都被江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以后以楝叶包米,外面用五色丝线缠捆,做成头尖状,鱼、龙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欧回把这件事告诉大家,从此,便用楝叶或棕叶包出有棱角的粽子了。
火把节
又名星回节,直译为“接新火”。汉文音译为“星日节”,意译为“新火节”,即今天的火把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火把节的内容丰富多...[查看全文]
吃粽子
本地的风俗,端午节是非吃棕子不可的。这里的粽子,先用棕叶把浸过的糯米包成锥角形,再加灰碱水煮熟。目前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棕、果棕、菜棕等。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棕子是用竹筒装米煮的,叫筒棕。到了汉代才用叶子包裹。关于这一变化,还有一个传说。在1900年前的东汉建武年间,有个叫欧回的长沙人,端午节前在汨罗江边散步,忽见有一个头戴切云冠,腰系长剑,身佩香草的人,自称是三闾大夫。他对欧回说,你们为我祭祀很好,但每次祭品都被江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以后以楝叶包米,外面用五色丝线缠捆,做成头尖状,鱼、龙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欧回把这件事告诉大家,从此,便用楝叶或棕叶包出有棱角的粽子了。
火把节
又名星回节,直译为“接新火”。汉文音译为“星日节”,意译为“新火节”,即今天的火把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火把节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祭祖、扎火把、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 [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