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把握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回答第一问时要迅速定位,找到“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确定答题的范围是在第三、四段,再反复阅读,寻找突破点。第二问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不能以偏概全。另外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超过150个字”,回答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当然也不能太少。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失误分析:第一问考生容易找不全面,第二问则不能正确理解文意,回答时字数偏少。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现在作者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现状的关注与同情。(言之有理即可)
名篇赏析
元宵狮舞 无歌
有一种美,总在徐徐绽放。它是隐在内心深处的烟花,像拂之不去的红尘,给回忆穿上了几件情爱般的喜气衣裳。我记得了,它的名字,叫做:元宵狮舞。
正月似乎比其他的月份都走得快,一转眼,除夕过了,新年来了,初三溜了,初十到了,元宵在望了。它招手,在十五的日子里,绕着贴满春联的村庄游走,或者倚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门楣吟唱:“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时候,在我和伙伴们吃腻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糖果米粑,并狠狠地玩耍了一通之后,我的父辈祖父辈,将在这一天把“年”味推向高潮——举行声势浩大的“狮舞”。尽管穷,岁月艰难,但又有什么能阻拦住乡村祈福人的心愿呢?挨不到天黑,我们一群小伙伴就早早赶到了生产队仓库。威风凛凛的狮子,暂时静默的锣鼓,竹马,鱼灯,龙灯,象灯,走马灯,金童玉女,它们团团聚在几张方桌上,像一家子人,焦灼地等待那幸福庄重的时刻来临。几位晚间要舞狮子的大爷大叔,正细心擦拭着,一点点,一寸寸,也不放过。有胆大调皮的伢子,趁着大人高兴,就拍拍狮子呀竹马呀金童玉女呀,突然模仿成人的口气,一声吆喝,黄梅小调夺腔而出,旋而缠缠绵绵:“正月里来是新春,我和妹妹哎去看花灯。人来又人往啊,我的妹子哎,你我快快地行啊,去晚了看不成……”惹得大人和小孩笑得泪花子都绽出来了。
慢慢地,家家户户的灯笼亮起来了,夜色上袭。随着村子西头的锣鼓“锵”“嗵”一敲,大地欢腾,远山喧响,鞭炮齐鸣,戏狮活动粉墨登场了。
我们老家的狮舞兼有南北两派的特色。影响最大的是南派的刘河狮舞和北派的东坪狮舞。于我,最难忘的却是一场刘河狮舞。他们叠起32张方桌,人穿套于脚,狮肚扎以布带,显得小巧玲珑,利索轻便。只见绸狮翻翻滚滚在呈宝塔形叠起的方桌上,一会儿显威、寻巢、巢中思伴,一会儿大过五关、上泰山、翻江倒海、仙人打坐,不久,雄伟的狮子“高山跳架”“荣登大宝”,似喜鹊登枝、黄莺别树、果老骑驴,方桌的狭小隙地,表演却从容不迫,一系列高难度套路一气呵成,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心跳不止。
这时候锣鼓敲得震天响,高台雄狮在几丈高的方桌上连连表演巨蟒翻身、望楼台、美女梳头、太公钓鱼、天鹅孵蛋、狮子打浴,最后,一个鲤鱼打挺,舞狮人齐刷刷落于地上,纹丝不动,引得全场一阵阵爆彩。
现在回到乡间,舞狮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日渐式微。偶尔见到一两个白胡子的舞狮老人,他们无可奈何地叹息,手艺没有谁愿意传承下去。曾红遍古典中国,“倾座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红妆起睡蜡烟轻”的元宵狮舞,怕已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吧。
(选自《新民晚报》)
特色赏析
这篇文章着力回忆了元宵节刘河狮舞壮观热烈的场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章场面描写极为精彩,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与外貌、神态描写相结合,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人、如悦其情,获得美的享受。当你欣赏着这演绎着民族风情的民间艺术,品咂着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的韵味,感受着乡土情结的萦回时,你是否会有一种血脉贲张、意气昂扬的冲动呢?是否也为这种艺术如今的日渐式微而感到惋惜与心痛呢?
强化训练一
正月十六,抹黑脸 王忠范
农历正月十六,是大兴安岭下鄂温克民族奇特的闹春之日。这天,每个人都要抹黑脸;这天,大山里的春天开始了。
过了欢快的元宵节,鄂温克人就从春节的休闲中走出来,紧张有序地忙春了,就真正踏上了新一年的起点。而正月十六往脸上抹点黑,其意是他们在这一年里不怕鬼神不怕虎狼不怕风雨不怕一切。在鄂温克人的眼中,黑是深刻凝重的,是勤劳、勇敢、威猛的象征。
抹黑脸的这天,天刚一露亮,大红鼓就伴着冰河炸裂的脆音,一声又一声有节奏有花点地响起,咚咚,咚咚,咚咚咚……激越,热烈,酣畅,如生命的呐喊到处传扬。大红鼓敲响了群山,敲出了漫天的朝霞,也敲热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小伙子戴上狍皮帽子,穿长毛皮袍,取来锅底灰或者墨汁,跑出传统的柳条墙,你追我赶,尽情地互相往脸上涂抹,好像抹得越多越黑才是最无畏最勇敢。老人们在谁都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给自己的脸上抹道黑杠,还要喝一口开春酒,然后像化妆一样给孩子们脸上抹上好看的黑花纹,并且领着孩子们去登山,培养坚强无畏的品质。姑娘们的花头巾披来飘闪的彩云,她们一边滚冰一边相互抹黑脸,接着跳冰舞、唱情歌,吸引来小伙子驻足观看。
太阳跃上大兴安岭顶峰时,有些人去古榆树下祭敖包神、熊神和山神,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尚。更多的人相互串门,喝白酒吃肉干,问候与祝福,表现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既然什么都不怕,姑娘小伙便无拘无束了,他们在冰雪之中狂热地欢跳,唱那支谁都会唱的民歌:富饶美丽的家乡,坐落在大兴安岭下,鄂温克是勇敢的鹰,我们什么都不怕……
村里最老的老人丹巴笑开了满脸的皱纹,他一路小跑登上了石台,对着蓝天白云吹了三声鹿哨。顷刻间,象征吉祥和幸福的柳哨、草哨、狍哨、角哨、骨哨便在四面八方响起。这首属于森林的音乐此起彼伏,缭绕不绝,远远近近的大山都产生了回音。
晚霞贴上天边的时候,所有的人集合在玫瑰色的黄昏里,开始欢跳熊斗舞了。他们不分男女,两人一组,上身向前倾斜,膝盖弯曲,双手放在膝盖上,两脚同时跳跃,肩头和头部左右换方向,发出“吼莫、吼莫”的声音。鄂温克人认为其祖先可能与熊之间存在着一种血缘关系,所以崇拜熊的图腾,更喜欢熊不怕一切不顾一切的粗犷性格。他们尽情而疯狂地欢跳,不出汗绝不退场,因为他们也把抹黑脸的这天当作熊的节日了。
这天,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到家里来,鄂温克人就热情接待。据说“有火的屋子才有人进来,有枝的树上才有鸟落”这句古老民谚就诞生在抹黑脸的这天。
(选自《新民晚报》)
1.鄂温克人为什么要在正月十六抹黑脸?
2.从抹黑脸的习俗中,你感觉鄂温克人有什么特点?
3.本文语言鲜活铿锵,与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珠联璧合。试从中举一例加以分析。
4.文章记述了鄂温克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里的很多活动,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强化训练二
普米人过春节 鹿小语
一入腊月,寨子里节日的气氛就浓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期待着大过年的到来。大过年,即过春节,普米语叫“吾时高”,又称为吾昔节,是我们普米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