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湖南风土人情_当地民俗介绍

湖南风土人情_当地民俗介绍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05 12:4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说到湖南,要以一个“辣”字来形容,不过去辣出了一个个惊艳的妹子呢?下面由宁波旅游网为您介绍湖南风土人情_当地民俗介绍:

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此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何纪光、李谷一、宋祖英、张也、陈思思、汤灿、雷佳、王丽达等一大批著名湘籍歌唱家。

除了在戏曲上的特色外,湖南的衣着也极具当地地方特色:

苗族服饰,男子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着宽脚裤。女子服饰则各地差异较大,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地区着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特别是头帕,形式多样。凤凰境内多用长达2丈多的花帕,花垣、吉首等地喜用短青帕,泸溪、古丈等地则喜用上绣青色花蝶的白帕。苗族妇女衣服上的花色,很少重复,围兜花带富有特色。

土家族服饰,男子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如着裤装,则裤脚就有两三条花边。姑娘额发中分梳两根长辫,已婚者则单辫挽髻,青丝帕缠头,耳、手、足皆有银饰。

侗族服饰,衣的颜色有青、蓝、紫、白等。男子多穿对襟衣,下着大裤管长裤,头包青长帕。女子穿着地区差别明显,通道、绥宁、城步、靖州一带女装多穿无领右衽宽大短袖上衣,衬胸襟,下着褶裙或长裤;新宁侗族女装则为短领右衽大襟衣,镶有鲜眉条或滚边,下着裤脚镶边的长裤。侗族妇女喜佩银饰,有项圈、项链、手镯、戒子、耳环、银花、银冠、银扣等。

瑶族至今仍好五色衣。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妇女服饰十分复杂,有的上穿无领短衣,下穿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有的穿后面长前襟短过膝的长衣。根据妇女头发梳理及装饰形状,有“盘瑶”、“平板瑶”、“蓝靛瑶”之分。

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问俗”,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家族、每个行当,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禁忌内容,它既反映出一种充满唯心迷信色彩的文化心态,又渗透着时代科学内涵 ,反映出民族间不断迈向进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下面来看看湖南的一些地方特色禁忌:

晨起见蛇喊“长虫”,谈虎称“大猫”,谈鬼叫“ 矮骡子”。许多禁忌已成谚语。如出门选良辰吉日:“初一、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下庵”;“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 ; “春来莫捡鹰打鸟,冬来莫拣汗手巾”; “上山莫捡麂,下河莫捡鲤” ; “ 除夕不吵口、不打小孩、不熄灯火;大年初一不讲‘ 背时’话”;“爷娘的口,无量的斗”;“人满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三十六,接跟头”。 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三十六”,就象外国民忌讳“ 十三”数。人满三十六,土家人要做生祝寿冲煞过关 ;小孩不准玩鸟,说是长大手跳写不好字(以此法护鸟);小孩不准摘未熟桐果子果,说是要得“痨病” (以此保护桐林);木匠的马板坐不得,铁匠的砧子敲不得,阉匠的羊角吹不得,戏子的衣箱靠不得,乘船时“沉”字讲不得;戏班子的人称伞为“撑子”, 忌讳的是一个“散”字;掌墨头忌讳一个“倒”字, 免得应照屋倒房塌。

旧社会对妇女的禁忌最多,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例如妇女出门不准走在男人前面;妇女衣物凉在男人后里;四眼人(孕妇) 不准拉果木,不准给新娘铺床;怀孕时不准打蛇,不能碰损门坎,不能钉钉子…… 一年之始听到阳雀(杜鹃)叫时,如睡在床上或走下坡路准不吉利;大年节牲畜进屋,兆“猪家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鸡上树,狗上屋,无灾必有祸,不死脱层壳;梦清水要泪洗面,梦白布要戴孝,梦红花喜盈门,梦小孩要防贼;梦鸡、鸟、小鱼有口角(吵架),梦水牛有财发,梦跳坎有病灾,梦飞腾转健康,梦上山有好事,梦下坡要背时 ,梦笑得哭,梦祸纳福…… 

介绍了以上几项,相信您到了湖南一定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详情也可参考湖南的著名旅游景点。

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

版权申明:
①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在本网本稿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评论,文责自负。
③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a394423124#126.com(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