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凤凰的那些名人

凤凰的那些名人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14 03:3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文坛巨匠--沈从文
  第一总理--熊希龄
  民族英雄--郑国鸿
  贵州提督--田兴恕
  湘西土王--陈渠珍
  画坛怪杰--黄永玉
  钢铁博士--肖纪美
  武警总政--李振军
  湘西百灵--宋祖英
  旅游传奇--叶文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 楼主 |

楼主:monst苏妖 时间:2011-01-16 14:15:00

  湘西凤凰名人 -- 沈从文
  著名作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凤凰镇草城(今沱江镇)。父名宗嗣,清将门之后,跟随天津总兵罗荣光,后任科长、军医,继在凤凰中医院供职。从文原名岳焕,笔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等,苗族,兄妹9人,上有一姐一兄。
    从文4岁开始识字,6岁读私塾,民国2年(1913),进凤凰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少年时旷课看戏一天,被毛先生罚跪于校楠木树下,受“勤有功,戏无益”、“人若自梅,而后人必侮之”严责,由此牢记“自尊而后人尊”之理,检点言行,发奋读书。民国6年,参加土著部队,后在陈渠珍部任书记、司书等职。一日游保靖石楼洞与友人论志说:“世界上的事无论怎样都应当老老实实地去学”。 民国12年(1923),从文闯北京,住酉西会馆。民国13年12月22日在《晨报》副刊第一次发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时,从文在北京大学旁听,博览群书。次年,到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任管理员,后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目录学等业务。民国15年,出作品集《鸭子》。民国18年始,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民国22年起在北平编辑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28—3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5—3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此间,从事业余写作,民国22—24年、民国35—37年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从文写作精神顽强,终日埋头书案,常说“时间可以战胜一切”。他的近5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等。其作品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城市各阶层人,但主要写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被誉为乡土作家。
    北平解放前后,他摒弃各方面的裹胁与劝告,毅然留在国内。早在西南联大任教之时,从文就收集西南手工业品,研究祖国历史文物。1949年8月,沈从文由北大转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任设计员,后任副研究员。他认为文物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甘愿做“人弃我取”的工作。他搞文物编目和鉴定时,书写文物陈列品卡片,字迹秀丽。他还经常任讲解员接待观众,讲解不辍,无暇用餐,枵腹从公。观众为之感动。从文在山东任教时与江青有师生之谊,后江青显赫,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为士林称赞。1978年,沈从文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方志大家傅振伦与之共事30余年,言沈自奉俭约,淡于利名,忠于文物事业,以诚待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文物工作者与专家。并赞他研究文物,涉猎广博,文献实物,多有新义启迪后学。从文主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不单凭古代文献、杂文、实物资料为信,而以墓葬出土的陶、土、木、石、铜诸人形俑和图像、壁画,结合文献综合研究。其文物论著约100万字,其中1981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被文物界称为“不朽之作”。
    1981年,从文应一些大学之邀赴美国讲学,他眷恋祖国,心系事业,急不可待地回来了。
    1982年回乡省亲,返京后把积蓄的1万元稿费邮赠母校。该校拟建“从文藏书楼”,他知道后谦逊地删去“从文”二字。1988年5月 l0日,文星陨落。他无遗嘱,家人按其生平好恶不开追悼会。
  沈从文是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从第二届起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 1楼 | 打赏 | | 评论 |

楼主:monst苏妖 时间:2011-01-16 14:16:00

  第一总理--熊希龄
   民国第一任总理。号秉三,凤凰县镇竿镇(今沦江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幼时勤奋好学,五岁时读一本《三字经》,只三四天即能背诵。
    光绪十四年(1888),希龄进沅水校经堂读书。一次,老师以“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为上联,令诸生答对,希龄稍一思索,即对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由于学业成绩优异,深受沉州知府朱其懿器重,并保送至长沙湘水校经学堂肄读。光绪十七年应乡试,中举人,次年中贡士。光绪二十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熊希龄多次上书反对,因此触怒慈禧太后,被革职回到湖南。
    光绪二十三年,在长沙任时务学堂总理,提倡科学,注重时务。同时与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积极开展变法维新运动,因此受到顽固派的攻击。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清廷搜捕维新党人,时务学堂及《湘报》被迫停办,熊希龄亦受到“革职水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惩处。从此便匿迹衡阳、沅州(芷江),闭门读书。其时适逢唐才常在汉口发动自立会起义失败,凡湘西参加起义的人走避到沅州的,熊希龄都秘密给予资助。后党禁日渐松弛,管束解除,希龄赴日本考察教育。
    光绪二十九年,他应常德知府朱其懿之聘,主办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光绪三十一年,随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任参赞。次年回国,仍返湖南办学,并在酸陵办瓷业学堂。宣统元年(1909),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次年任奉天盐运使。辛亥革命后,拥戴共和,先后参加统一党、共和党,为进步党的负责人之一,曾致电袁世凯,促其转变政治态度。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熊希龄历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
    民国2年(1913),任国务总理。民国3年2月,熊希龄辞职,3月,又被袁世凯委为参政院参政全国石油矿督办。
    民国6年(1917)夏秋,京律一带水灾严重,熊希龄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倡议在北京设立慈幼局。民国7年,香山静宜园改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的流浪贫苦儿童。熊希龄掌管一切院务,长达20年之久。他还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董事长及民办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熊由北平到上海,负责战地救护工作。上海沦陷后,欲取道香港返内地,12月5日病世于香港。
  

| | 2楼 | 打赏 | | 评论 |

楼主:monst苏妖 时间:2011-01-16 1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