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青城山道教与青城剑术

青城山道教与青城剑术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15 11:5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第一个流派天师正一教的发祥地,在青城山的历史上共存在七个道教流派,历代武林高手辈出,目前为全真龙门派。青城武术是指流传在青城八百里地界的地域性武术,俗称青城派,是中国武术着名流派。受青城山道教文化影响较大。虽和道教流派青城派有一些关系,但不完全一致。


  一 、青城山简介


  说青城武术,首先得从它的发源地----四川都江堰(古称灌县)青城山谈起。正宗的中国武术,必定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支撑的产物,最能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是道教,中国道教最早形成流派就在青城山。


  1、青城山在远古时代即传为轩辕皇帝问道处,被封为帝师的岷山真人鬼谷区(即后世所谓蜀中八仙之首容成公,上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简《十问》即有《容成公治气抟精之道》)、宁封真君(后世所谓轻功龙飞腾术之始祖)均隐居于此,宁封真君后来成了川岳百神之主、统领中国五岳的丈人(详见西汉东方朔着《五岳真形图序》)。在古蜀国时代青城为该国的祖山,是由秦朝开始为国家祭祀山川的十八座圣地之一,得到历朝历代政权的重视,历时数千年而不衰。


  2、东汉张陵九十余岁创中国道教第一个流派----天师正一道于青城山,故青城山又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因此数千年来,青城在中国道教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称为“龙虎发基”,历代江西龙虎山天师曾多赴青城拜祖朝宗。中国道教在唐代《云笈七鉴》中,把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居着名胜地按档次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青城山位列十大洞天第五,其最高峰赵公山位列七十二福地。中国武术其它流派发源地中,武当山位列七十二福地,峨眉山位列三十六小洞天(峨眉山在明朝后成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3、青城山范围古代有四种说法:①方圆5000里(见《福地记》);②方圆2000里(见《洞天福地记》);③方圆2700里(见唐《青城山丈人祠庙碑》);④方圆800里(见《青城近记》)。后世多公认第四种说法,古籍《法苑珠林》云:“成都原在西海青城山中。”按近代行政区划,古之青城山地跨今成都市(包括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县)、名山县及汶川县相邻地区,并非目前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镇98平方公里辖区。


  4、青城山,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中国政府及联合国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二 青城山道教简介


  中国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第一个流派天师正一教的发祥地,在青城山的历史上共存在七个道教教派,分别为天师道正一派、上清派、北帝派地祗宗、清微派、丹鼎派南宗、全真龙门派、青城派。其中道教青城派是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道士李调阳在青城山上皇观所创,传其徒唐复初、徒孙詹升红、刘升福、即未再传。据现存上皇观的光绪二十七年所铸铁钟铭文云:李调阳,湖南人,光绪十五年游方来青城山,初居天师洞,后携其徒迁住上皇观,二十四年将庙产接买,更名“调阳仙馆”,自立道派,并题诗云:“日升月垣运乾坤,风云雷雨转法轮。海屋添筹回元气,传经衍派镇青城”.目前存在的是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其弟子唐复初武功绝纶,有醍湖溉鼎之功[类似劈空劲功夫].载入《灌县志》


  由于古代的青城山地处西蜀,空气清新,被喻为“神仙都会”.故多个道教流派人士均到过青城山修炼,因此被排名为中国道教第五大洞天。但由于青城山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故古代青城山的最高峰赵公山又是绿林派武术的发源地。古代四川有句民谚:整烂就整烂,整烂过灌县。所以青城山在清代后既是道教的圣地,又是绿林好汉强盗响马出没的地方。加之空气潮湿,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所以修道之人在此修炼,既要练养生功夫,抵御风寒湿痹。还要练辟谷功夫抵御饥饿。同时实战跳跃、躲闪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可能会遭遇强盗、猛兽、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在青城山修炼的道士中出现过很多武林高手。清末民初青城山道人张永平(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付元天大师之师)、陈琳(国家武协于九十年代唯一确定的青城派代表人物余国雄之师)、张至清(曾任国民党主席林森保镖)、李杰(原国家体委气功康复部王庆余教授之师)、彭椿仙、胡佐全、康德民、宋成兴、刘忠顺、叶丹一(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保镖)、唐复初 均是武功出众之人,部份人员成为传说中的青城二十四侠。


  三 青城武术简介


  青城武术从狭义上说,就是四川省体委、国家武协承认的青城派武术,即四川省武协承认的三个支派;四川都江堰周烈光所传、四川泸州余国雄所传和重庆开县陈生一所传(这一支派曾载入《四川武术大全》);及国家武协承认的一个支派,即余国雄所传,这一支曾载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青城武术从广义上说,是近二千年来以青城山为中心发源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以四川成都地区 (涵盖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邛崃、彭州、郫县、新都区)、汶川县、泸州、雅安、重庆开县为主要流传地而波及国内外的传统武术,这种武术不属于少林、武当、峨眉中任何一派,又不属于其它门派,以地域而称青城派。


  据青城山志记载:青城派武术与道家修炼的“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动功”有关,且吸收了佛门及各派武术的精华,形成海内外公认的门派,与少林、武当、峨眉诸派相互促进,并驾齐驱。


  内外功法有健身十八法(非张广德所传健身十八法)、玄门太极长生功、盘功、太子劲、混元气功(非王安平所传混元气功)、铁汉碑、筋经内丹功、六合内功、七盘功、健身延寿功;麻圈、枕头包、三角包、吊包、手包、砂桶、五轮桩、草龙桩、梅花桩、单鞭劲、天地滑子、石牛、石袋、沙筒、太极球、九宫桩;铁砂掌、朱砂掌(非世传两类掌法)、毒药掌、毒砂掌、劈空拳。拳术有龙、虎、豹、蛇、鹤五拳(非象形拳,也非少林五拳)、火龙滚、梅花拳、七星拳、天罡拳、洪拳(非广东洪拳)、二路洪、五虎下西川、绿林小手、绿林豹拳、太子游四门。稀有拳术:猴拳、蛇拳、青龙拳、醉八仙、二十八宿、小神拳、太极拳、绵掌(非成都体院所传绵掌)、八卦掌(非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六通拳。器械:八母枪、紫虹剑、龙虎剑、梅花点石枪、白虎鞭、黑虎鞭、追风匕首、鸾凤剑、七星剑、八仙剑、飞剑、十三剑、二十四剑、一百零八串剑、阴把八方剑、无极剑。稀有器械:双卡、凤凰轮、雌雄剑、背箭、足箭、伞、筷子、铁针、拂尘。技击:太极散手、缠手、太极翻花拳、十二时辰点穴术、十二残手、十二死手、串子十八手、三十六路大擒拿、三十六绝手、六大点穴术、空手入白刃。


  四、青城武术风格特点


  青城武术门派很多,也分南北派、内外家,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但因青城这座仙山宝地人杰地灵、道教思想的影响,它又求同存异,在它大的风格特点,即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