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_介绍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_介绍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02 12:5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的风土人情。重庆也不例外。到底重庆风土人情哪里最吸引人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篇1:我爱重庆的风土人情

  “重庆非去不可。”这一极富创意的广告一经打出,便引起热议:这是个怎样的城市?为什么“非去不可”呢?

  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了建国以来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这座年轻的直辖市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重庆地区大江纵横,山地连绵,气候温润炎热,这一气候特点,及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巴蜀儿女。古有三国时期名将严颜和甘守,明末石柱地区的土家族女将军秦良玉,她戎马一生,立下战果无数,不愧为一代巾帼豪杰!今有革命烈士江姐,她不畏强暴,顽强奋战,她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重庆有21个民族,其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土家族人热情淳朴,其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干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粹。土家吊脚楼作为土家人民的居住楼也浑身散发着历史的气韵。来到土家族的居住区,你会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民情风族。

  重庆人性格开朗豪爽,幽默耿直,他们热情好客,没有“城府”,没有人性的装饰,只有真诚与热情。重庆处于两江交汇处,湿润的空气滋润着姑娘们的容貌。如今,重庆美女招来了许许多多来自外地的游客前来打望。无论是行走在散发大都市气息的解放碑,还是特具民族风俗的磁器口古镇,随处可见窈窕时髦,艳丽妩媚的重庆靓女,形成展示着这座城市的青春活力。

  除了重庆美女,重庆还有一个极具代表的群体,那就是著名的山城棒棒军,他们为重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渐渐成为了重庆独具的文化符号。有网友如此评价:“凭借一根棒棒谋求全家生活,是一种地位不高但极有骨气的生存方式,是那些憨厚老实,也绝无谋生技能的农民兄弟不甘贫穷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啊,他们的奋斗拼搏,又一次向外界展示了我们重庆人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优良品性。

  重庆,我的家乡,我为你壮美的山河而自豪,为你热情的儿女而感动,为你迅猛的发展而惊叹。

  我爱重庆的风土人情。

  我爱重庆。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篇2:重庆风土人情

  重庆是一个很热闹的城市,这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热情,每个人都很好,都很好客,

  重庆这个地方的资源也很多的。在重庆可以感受很多以前自己没有感受到过的东西。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即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重庆还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发源自重庆的火锅更是闻名遐耳。雄伟壮阔的长江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火爆刺激的重庆火锅都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

  重庆风土人情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美境。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解放碑

  重庆风土人情

  解放碑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堡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战胜利。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重庆风土人情的文章篇3:重庆的民俗风情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苗族“赶秋”

  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