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长的小镇在记忆里是生机勃勃的,所在的迎春机械厂也是远近闻名的大企业。王震开发北大荒的时候,一支部队转为兵工厂,由沈阳招收了部分工人迁至北大荒,我听过很多各样的说法。但那个工厂自58年建厂,98年倒闭已是不争的事实。机械厂建厂后经历了60那个饥荒年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知青支援为工厂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再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辉煌后,随着计划经济的隐退,这个繁荣盛世几十年的工厂走向败落。
这个办公大楼是工厂的核心和标志,左首三楼第三个窗子是父亲所在的技术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下了学去那里。看了这照片只能感叹,再也看不到当年整齐气派的景象。。。荒、凉。
七、八十年代,机械厂的子弟们,多数接了父辈的班参加工作,小部分子弟或考出或走出那个小镇。到了九十年代,人们都知道要走出去,陆续在山东、大厂建了分厂,近两千人都相继离开了,分散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直到这个新世纪,工厂的破旧厂址和厂房还在,却完全物是人非,留下的,恐怕不足百人了。
父辈的理想和追求是我难以企及的,那时所有的厂房、住房都是工人们自己建的,尤其是那个电影院,层层的椅子,结构不亚于人民大会堂,呵呵,在我当时一个孩子的视野里,那个电影院是相当迷人的!
虽然这个工厂倒闭了,这几年的聚会却是一波叠一波。这次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四百多人参加了聚会。组织者的要求是老人们都不用出资费,年轻人参加每人出五十元。足见组织者对建厂一代人的情谊,而通过聚会的感受,也能体会到那整整一代人的苦乐和情感!
工厂里应该设了好几个分厂,这是其中同在一个分厂的人上台相聚。
耀动的光芒永留心底,不了的情思潮起又潮落。
没去参加这个聚会,多少有些遗憾,不能亲眼见证养育我的这个企业的聚会,如此盛大的聚会在“兵一机”的老人们看来,应该是非常难得的一次,连父亲这不爱热闹的老人也感叹着,回家后逐一在网上浏览、收藏着这些珍贵的照片,还热心地把自己拍的照片上传。由于没在工厂工作过,老人们和年轻人我认识的都不多,能有亲近感受的,只是老师、同学,还有邻居们。
永远留下的,是岁月的底片,喧嚣的红尘不能把记忆阻隔。
愿迎春机械厂能伴着美好的记忆留在每一个迎机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