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天南海北过大年(组图)

天南海北过大年(组图)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07 17:47 编辑: 网络 查看:

踏上椰风海韵之地


  在海南 体验“水果盛宴”

  我是跟随旅行社推出的“躲雾霾”主题旅游活动,回到家乡的。刚下飞机,包得厚厚的羽绒服、外穿毛衣统统收起,只着一件单衣走出机场,看着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树是绿的、空气是甜的,方才意识到,自己又踏上了这片熟悉的椰风海韵之地。

  长舒一口气,决定在短短的春节假期里补偿一番离家整年的思乡之情,陪家人过个温馨的年。要说过年里如何体验浓浓的年味,我可不打算用脚走遍人挤人的旅游景点,只需选一个集海南各色菜肴于一处的地方动动口,享用属于思乡游子的饕餮大餐就心满意足了。

  说到海南的菜,虽不像川菜、粤菜和苏帮菜那般有名,却也有自己的独到风味。一般来说,主要追求呈现食物的原汁原味,套用流行的话,它们不属于“重口味”,而是菜里的“小清新”。跟中国各地一样,海南风味的菜也讲究就地取材,不过与其它地方不同,这个终年温暖的海岛盛产水果,海南人也索性奇思妙想一回,将瓜果入饭菜,使得它们的味道里多了一丝清新香甜。

  正月初五,我和亲友一起,来到位于海口市大同路的骑楼小吃街。这个依傍于骑楼古街的小吃大排档成立于2010年底,因别具一格地将骑楼、琼剧、黎锦、黄花梨、海捞瓷和小吃等海南元素融为一体,让大家在满足味蕾时,又能感受海南的文化,因此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竟发展成了“万人”景点之一。

  走进小吃街,露天大厅四周挂满了一串串红灯笼,喜气洋洋的年味在人头攒动中扑面而来。随便逛一圈,满载而回,椰子饭、菠萝炒饭、椰子鸡汤、木瓜奶冻、椰丝糯米糕和芒果汁,找餐桌坐下,听着耳边熟悉乡音,闻着热腾腾的菜散发的瓜果清香,如此“水果盛宴”真让人胃口大开。菠萝炒饭以菠萝肉切丁混着玉米、红萝卜等同饭一起炒熟,又以被切了一半被刨空的菠萝壳作为盛具,菠萝的酸甜与米饭的清香融为一体。椰子饭、椰子汤、木瓜奶冻则是将糯米、椰汁、鸡汤、牛奶分别灌入中空的水果里熬、蒸而成,一同入口,白色的椰肉牛奶,黄色的菠萝芒果,奶香椰香果香交织在舌尖,清甜芳香,让人回味良久。

  不消一会,满桌的菜被大家伙吃净,又继续起身寻觅。如此舌尖上的清新美味,真可谓“才下舌头,又上心头”。(徐锦)

  大年初一游塔尔寺

  生平头一次点酥油灯

  塔尔寺,这个名词对于我再熟悉不过。就像故宫之于中国,寒山寺之于苏州,对于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来说,这个名词早已经成为了西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外地来青海旅游的客人,这里更是必到的旅游景区。不过也许是觉得离家近,总有机会去,真正去的次数反倒不多,无非是陪同外地来的朋友参观,再或者寺庙里举行特别的仪式之时。回想起自己上一次去塔尔寺,似乎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往年的大年三十,年初一,都是在家里和亲戚朋友一起度过,聊聊天,看看春晚,包包饺子。今年,叔叔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为我今年的春节增添了一番新鲜的元素。“大年初一和十五,塔尔寺里上香的人很多,心诚则灵,祈求菩萨保佑嘛。”我和老爸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大年初一去寺庙,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嘛!

  说走就走。大年初一上午,当我和老爸驱车赶到离市区西南方向25公里的寺庙时,来敬香祈福的车子早已排成了长队,10点钟就已人流如潮。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藏传佛教的名寺之一,这里也成为了不少圣徒们向往的圣地。

  穿过一座白色塔门式的建筑,就算是进入到了寺内。路两旁青铜色的转经筒排成一字型。在藏家寺庙里,这样的转经筒并不稀奇,一排排不易数清的经筒被整齐固定在木轴上,十分壮观。前来祭拜的人们,便也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朝圣之路。

  铜制的经筒上刻着六字真言,筒内装满经典,依照藏传佛教的说法,凡是转动经筒一回,就相当于诵读了一遍内藏的经文。诵得越多,可得脱轮回之苦。这一天来寺庙的人群中,除了我这样的汉族人外,大部分都是信仰佛教的藏族人家。有的老妇人左手摇着一只小的玛尼轮,右手转经,口中还诵着经。甚至还有不少耄耋之年的老人,左右都有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赶来,心中不禁暗自感叹这般虔诚。我也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转了一遍经筒,脑海里竟不自觉地想起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句……

  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人们称为塔尔寺艺术“三绝”,这也为寺庙增添了独特的藏族艺术。寺庙内每一座佛像前,都供奉着各样的供品,其中最少不了的便是一盏盏点亮的酥油灯。

  大殿内成百上千盏酥油灯,散发着清淡的天然奶香味,既是供奉又是照明,那象征着生命一样的火光,既庄严又神秘。

  大年初一这一天,寺庙内也为前来敬香的人们预备了酥油灯,自愿点燃后供在佛像前。虽然酥油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点灯,却是头一回。我和老爸各自从龛桌上取出一盏手掌大小的酥油灯,灯芯对着一盏直径约30厘米正在燃烧的大酥油灯,静静地点燃,祈福,然后恭敬地供奉在佛像前,算是完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式。来的人无不恭敬肃穆,望着桌前那一盏盏点亮的酥油灯,也许每一盏灯都承载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吧。

  兜兜转转,每个殿内、每座佛像前都转过一圈,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殿外时不时见到的磕长头的藏家信徒。信徒们赤着脚,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记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周而复始。虔诚所至,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以往来塔尔寺,只当它是一处旅游景点,如今前来,却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感受。身处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眼前是形形色色前来祈福的人群,此时,性别、年龄、民族、财富,仿佛不再是区分人们的标志,只有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望才真正成为人们的渴求。忽而觉得,不转经筒,不曾点过那一盏酥油灯,乃此生遗憾事也。此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各种用酥油制作而成的艺术花朵,集雕塑艺术之大成,规模宏大。我想来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看看这美丽的酥油花。(小万)

  春节里我在“雪乡”

  看看笑喷了的二人转

  其实到吉林之前,我压根没做啥功课,所以地理知识两眼一抹黑,常常开口就是东北咋咋。老觉得从吉林到哈尔滨,或者从长白山到漠河,那都是分分钟的事,老觉得东北人人人都能来段二人转、小品啥的,结果当然是屡屡被当地人喷,而热情是必须的。

  飞机上我自己无尽想象那边的景色。早就听说这里是雪的故乡,那必定是一望无际的白色世界,怀着这份美好的憧憬,全家人一步步走向“雪乡”吉林。

  没失望,的确比南方零星雪花更漂亮,房顶上的雪一层一层又一层,有点像蛋糕上奶油层次;房檐下那冰凌又粗又长,像一把把锥子直刺地面; 每一棵树都被雪装扮得像圣诞树;栅栏上、灯笼上、玉米上……凡是在露天的东西,都盖上了雪白柔软的雪被子。刚沉浸在童话世界感觉,当地亲戚就说了,别在外面瞎扑腾,分分钟把你冻成风景画!掉耳朵掉鼻子那都是真事儿!哦,可不是呢,我们来的这两天零下二十度,已经算暖和的啦!

  一直纳闷这么冻天冻地的地方,人们耍起嘴皮却相当溜,那二人转唱得嗷嗷叫。本来对二人转无啥好感,可架不住亲戚热情招待,那可是年前就订好的松花江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刚改的名)三排雅座,初五头一场就去了。一去了不得,当地人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是发自内心真喜爱。七点半的演出,六点半过去人挤人,夹道里都是当地人加个小板凳来看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亲戚说,在吉林,能请亲朋好友过年看个二人转,那绝对是款待。

  而我们几乎笑到把饭喷出来,也是真的!这二人转演员个个说拉唱跳,样样行,最了不起时事热点放进去,鸡毛蒜皮也能讲两个包袱出来,物价虚高有了,搭桥垮塌也有了,周克华有没捉牢也有了。演员很年轻也很时髦,没啥荤段子,互动很积极,照样好笑,俨然一台纯东北味的“脱口秀”。同行十人,有六十岁的老人,也有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大家表示,很过瘾!好看,全程无尿点!亲戚这下自豪说,没骗你们吧,二人转也分东西南门四路,我们吉林是东路,出来明星最多,“二人转就像地里菜,挖不断,铲不碎,都在我们心坎上!”。(张洁)

  体验从冬到夏的感觉

  到西双版纳泼水去

  节前全家临时起意,决定去云南过年。选哪个城市?颇费思量。PASS 掉丽江腾冲,OVER掉昆明大理,最终锁定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为啥选它呢?暖和呗!

  小年夜凌晨5点半,我们驱车直奔上海虹桥机场。昏暗的天空中飘着小雪,地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一路上车行很慢,好在高速公路上车辆很少,所以按时来到机场。坐上飞机后,空姐殷勤地分发饮料和早餐,但飞机就是原地不动。原来空中雨雪交加,航班被迫推迟。我们透过机舱的玻璃窗,看着机场上的一堆堆雪慢慢融化; 看着地面空勤人员坐着升降车,抬着高压水枪,将机身上的积雪一点点喷下来。延误了一个半小时后,飞机终于飞进厚厚的云层。

  西双版纳热早已有心理预期,可真下了飞机,感觉还是热得吃不消。打开手机上的气象客户端一看,西双版纳景洪市实时气温为25℃,而此刻苏州的气温只有零下1℃。厚厚的羽绒服是穿不住了,当场脱下,结果又多了一个厚厚的包裹。住进旅馆,我们立即换上短袖中裤凉鞋,跟夏天没啥两样,当天下午就风风火火地展开观光活动。

  版纳的景点大多分散在郊区,散客需要搭伙包车游览才划算。几天转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景区有两个,一个是版纳勐仑镇中科院热带雨林植物园,另一个是橄榄坝的傣族园。

  中科院植物园在勐仑镇的郊外,差不多相当于苏州到常熟郊区沙家浜的距离。植物园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按照植物种类,分为十多个园,有十多万种热带植物。东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景观。漫步植物园,感觉把这辈子的植物都看完了,园里的孔雀一点也不怕人,跟游客一起在人行道上行走,只有载客电瓶车开过来,孔雀才会自觉地让道。我们在植物园里住了一晚,早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非常惬意。

  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莫过于傣族园。傣族园相当大,把当地五个傣族村寨全部包含在内,开发方式非常像周庄和同里。傣族笃信佛教,每个村寨竹楼的中间,必定建有小型佛寺和佛塔。泼水广场在傣族园的正中央,这里每天下午1点50分和3点半,都有一场泼水表演。泼水开始之前,傣族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会举行一场祭水仪式,傣族小伙姑娘们,则穿着民族服装围绕广场载歌载舞。祭水仪式结束,泼水活动开始。游客们可以换上民族服装,租借防滑拖鞋和水盆,随着主持人的口号,尽情泼洒池水,传播吉祥和快乐。(邹强)

  西山人的年夜饭

  家家要吃六道菜

  吴地年俗,大同中有小异。金庭西山岛,太湖深处的一座孤岛,年俗就很有点自己的特色。虽说太湖大桥已通近20年,但岛上居民不少还坚守着老传统。比如年夜饭,家家要上六道“必吃菜”。

  过年到西山岛走亲戚,同桌有一个老西山(类似民俗土专家),姓邹,特能侃,仿佛举个筷子挪个凳子都能说出点道道来。比如那一桌菜,看上去普普通通,老邹就是能说出一二三四来,还说这些菜是西山人年夜饭必吃的六道菜。

  第一道是笋干烧蛋饺,笋干有节,有“节节高升”之意,蛋饺颜色金黄,而且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高升又发财,当仁不让是新年必吃的第一道菜;

  其次是黄豆芽炒肉丝,黄豆芽颜色金黄,据说长得像如意,所以有“吉祥如意”之意(还别说,不少地方还真把豆芽菜称为如意菜,算你掰得有理吧);

  第三道是长庚菜(真没听说过,闹了半天,是菜苋),西山人管菜苋叫长梗青菜,梗谐音庚,即年龄,长庚的意思自然是年龄长一岁,或者长寿,还有一句民谚“吃了一筷长庚菜,明朝转来大一岁。”

  第四道是红烧鳊鱼,鳊谐音“便”,寓意来年百事便利,年年有余(这个在预料之中,过年有鱼那是必须滴)。

  第五道是红烧蹄髈,西山人称蹄髈为“髈蹄”,为啥是反过来的呢?而且还是年夜饭上最重要的一道菜,吃了才算过年?原来,这被称为“断年”,蹄谐音“提”,寓意辞旧迎新、年年提升。

  最后一道是肉圆菠菜粉丝汤,肉圆象征全家团圆,寓意为“福”;菠菜颜色碧绿,寓意为“禄”;粉丝滑润绵长,寓意为“寿”(这么常规的一道菜,居然把“福禄寿”三星高照,过年大吉的寓意全部融进去了)。一边吃一边听“土专家”侃,反正桌上是有这六道菜,别家是不是也这样,无法印证。不过老邹说,老西山都这样吃,年夜饭没这六道菜的,肯定不是老西山。但亲戚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老法头传下来的传统,年夜饭是要这么吃的。

  当然,除了六道必吃菜,还有一些地方特色菜(废话,一桌年夜饭就六道菜,岂不是太寒碜了),各有各讲究。例如大蒜炒猪肚,大蒜防毒辟邪,寓意来年百毒不侵;肚子谐音“多子”,祈求来年人丁兴旺;风干太湖鹅(冷菜),太湖鹅为地方传统良种家禽,当地人视为吉利物,老鹅腌过后风干,整只白烧做白斩鹅,香味独特,为下酒佳品。银鱼莼菜羹,民间传说2500多年前,美女西施随吴王夫差在明月湾赏月,遥望太湖南岸的故乡越国,眼泪掉到太湖中,化成了晶莹剔透的银鱼。史书记载,晋代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起,因思念太湖的莼菜羹、鲈鱼脍,就弃官而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典故,成为怀念故乡的代名词。银鱼莼菜羹,将两个思念故乡的名菜合二为一,对广大过年不能回老家的人来说,品尝时会更有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味道。白菜炒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吉大利;八宝饭,寓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家成员来年大吉……

  除了是个“吃货”,老邹对西山民俗还真是略知不止一二。他给我们介绍,年初一黎明起身后,开大门要放炮仗三个,叫“开门炮仗”,象征连升三级。合家长幼整衣冠依次到厅堂中叩拜神灵及祖先,然后小辈向长辈拜年。早上吃糯米粉做的圆子及糖汤、年糕。年初一有许多讲究,一般不讨帐、借贷、赊欠,又不借火、扫地、汲井、洗菜,均于隔夜准备好,不动针、不刮锅、不出灶膛灰,不回绝乞讨,不杀生,不坐门槛,不说不吉利的话,等等。这顿饭,我听得比吃得更津津有味。(吕晓华)

  24张火车票

  坐着动车游厦门

  年初一早上7点,我、老公、我妈和我婆婆出发,约好的出租车师傅带着我们赶到苏州火车站,先去拿票。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内的机器上拿票,不用手续费。刷了四张身份证后,一共拿到了来回的24张火车票。

  临时起意去厦门,没有买到直达火车票,要中转。苏州到上海虹桥,上海虹桥到福州南,福州南到厦门。第一次买中转票没经验。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间隔一小时,虹桥火车站很大,一小时正好,出站再进站。到福州南下午四点半,老公说出去吃个晚饭再进,间隔两小时。结果福州南站比较偏远,门口只有肯德基、麦当劳和真功夫。不想吃鸡肉、牛肉,所以就去了真功夫,大年初一没可吃的,一小时多一直在候车室等待中。

  一个半小时后到厦门,打车到酒店安顿好,直奔边上的明发商业广场吃个夜宵。

  初二,鼓浪屿。

  稀里糊涂排队坐船上鼓浪屿,明明是四元的票,为啥我坐的要15元?难道春节涨价?其实不然,这船还要环岛40分钟,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转了一圈后去吃饭,找网上推荐的小豪哥海鲜加工店。在小豪哥家边上的鼓浪屿菜场买了石斑鱼、螃蟹、鲍鱼、海虾、虾菇,送到边上的小豪哥海鲜加工店,就等菜上桌了。

  上菜了,味道还不错。又加了一个香螺,海鲜一共400多,加工费78,超赞。

  鹭江宾馆的七楼观海厅吃晚饭,排队中。才叫到21号,我是45号,啥时候才能吃上呢?不会是夜宵吧。

  还没口服,先饱饱眼福。窗外就是鼓浪屿夜景,无敌景致呀。难怪好多厦门本地人都来排队吃饭。

  看着如此美景吃饭,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吃饭了,外面还有好多人在排队。

  初三,厦门明显人超多。

  早上出门就不怎么好打车,走了不少路才打上一辆的,离南普陀寺还有一公里多就堵上了,体谅的哥,在一个路口下了车步行过去,走路比车快。南普陀寺竟然不用门票。

  吃素斋,也是要排队。

  传说中的厦大,要登记身份证才能进入校园,出门就是环岛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午从厦大走到环岛路,狂多的人。算了,吹了一会海风就去吃吃前一天没喝的花生汤吧。打车,的哥都摇手,后来一师傅实话实说,码头那边走不起来了,你们坐公交吧。公交加步行到达花生汤店,喝了5元的花生汤,来到码头打车,没的哥愿意载我们。一路走,一路走了好几站,终于在精疲力竭中坐上了BRT,回到酒店拿行李,晚饭也就在酒店草草解决。

  初四。再见,厦门。

  看,福州三坊七巷里的星巴克,还有麦大叔、屈臣氏都被仿古了。

  吃了福州最有名的鱼丸,就赶火车回来了。鲨鱼丸、墨鱼丸,都超级好吃。

  上次去厦门没吃的、没玩的,这次都吃了玩了。著名的黄则和花生汤队伍排得很长,味道不过如此,可能是我不太嗜甜食;在鼓浪屿上吃了海鲜,在鼓浪屿对面吃了闽南菜、远眺鼓浪屿夜景;在南普陀寺吃了素斋,从厦大走到了海边,到了中山路步行街。还坐了公交车,当然最重要是坐了动车出门旅游。在12306网站上买了票,在自助售票机上买票,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福州到福州南,5.5元。(周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