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载]期末作文 (2013-03-01 10:25:4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期末作文作者:冷月千山
这次期末全市高三进行统一质量检测。考完语文,我们的办公室就被学生挤满了。我的学生也不例外,把我围得严严实实。他们七嘴八舌,归纳起来其实就两句话:
“老师,作文材料看不懂!”
“老师,我写的是某某某,这样写跑题吗?”
听完我的回答后,没跑题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走了,跑题的同学要么垂头丧气,要么眼睛泛红。作文60分,事关重大,一旦跑题,也就30左右了。
监考时,看到作文材料,就感到情况不妙,因为据我对我的学生的了解,他们有可能看不懂材料。这次的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校园里种了不少的树。
两年的样子,好多的树长得已经足够粗壮了,只有一排树,稀稀拉拉的,异常的枯瘦奇小。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水土,甚至风,甚至呵护,都是一样的,为何它们偏偏长成那样的情形呢?
一打听,这种树的名字叫银杏。”
根据材料,立意可以理解为“大器晚成”,“等待”,“忍耐”,“默默耕耘”,“成长是一种过程”,“成功需要磨砺”等等。很多学生对银杏树的特性不了解,所以他们看不懂材料的寓意,跑题的特别多,分数惨不忍睹。甚至有些同学把银杏树理解成是反面典型,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人家能学好为什么自己就学不好呢?还是自己的原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了,不能像银杏树这样,否则将来连媳妇都找不到。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
女儿放假回来,我问她这次作文难吗,她说不难。看她的作文,写的还靠谱。
分享一下女儿的作文——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世上总有一些人,他们其貌不扬,看似平平庸庸,实际上却大智若愚,身怀绝技。只是他们懂得: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藏器于身,是一种有备无患,是一种力量的积蓄;待时而动,则是一种机会的把握,是一种崭露头角的雄心。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曾立志要超过莎士比亚,打倒莫泊桑等世界大家。1949年,他的一位好友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让他很不服气,于是他匆匆写了一篇小说,结果失败。自此以后,他便潜下心来,默默练习写作,激发自己的创作才能,牢打自己的文学功底,或许周围没有人认可他,但他仍未放弃当初的梦想。终于,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上赫然写着“海明威”三个字。那一刻,他成功了。这部获奖作品就是他闻名遐迩的《老人与海》。海明威开始并不耀眼,但他默默积蓄力量,终有一天他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同样的,著名大演说家戴摩西尼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酷爱演说,有着骄人的天赋,只是没有太多人给予他关注。凭着心中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把自己关进地下室。而为了让自己打消对外面世界好奇的念头,他把自己的头发剃掉了一半,成了“阴阳头”。如此一来,他就只能待在地下室里。他整日苦练演说,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演说家,令世人为之惊叹。戴摩西尼不受外界干扰,只为展露自己才华的暗暗努力,最终被人赏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洋水师学堂。在那样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中国被喻为“东亚病夫”,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就像一个病危之人,无药可救。张伯苓身在其中,深能体会这家国之痛,于是他毅然放弃学习驾驶,回到天津自主创办了南开大学。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他凭借自身的实力,为中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为中国的复兴重新燃起了希望。张伯苓不顾世人冷眼,抱定一心,为国奉献,终成大业,实在令人敬仰。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一种境界,亦是一种大智慧。
女儿这篇作文,立意正确鲜明,材料新颖丰富,题目、开头、结尾不错,但中间主体部分的语言比较平淡,缺乏文采,个别地方还不够连贯简洁,阅卷老师给她52分,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只高不低。
分享:
喜欢
阅读┊ ┊ ┊ ┊ ┊打印┊
已投稿到: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转载]作文素材:林书豪
评论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转载]作文素材:林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