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新疆农民56码大脚全球“征鞋” 天南海北纷纷“应征”

新疆农民56码大脚全球“征鞋” 天南海北纷纷“应征”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4-17 00:53 编辑: 网络 查看:

    41岁的胡杜尤木·拜尔迪,身高一米八五,身材敦实,干起农活是把好手,但一双大脚,却为他带来不少困扰。“18岁起,就买不到合适的鞋子了。”胡杜尤木说,他18岁时,鞋码突破了50码。

    胡杜尤木·拜尔迪是3个孩子的父亲,现在3个孩子分别上高中、初中、小学。“娃娃们都要上学,我能省就省。”和3个孩子每天近30元的花销比起来,5元钱一双的拖鞋都成了“奢侈品”。

    右图:胡杜尤木赤脚站在院子里。

    4月7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驻和田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姆村工作组,到村民胡杜尤木·拜尔迪走访入户时,驻村干部杨国强43码的鞋子与胡杜尤木的翻毛皮鞋一比,还差了一个巴掌的长度。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4日电(记者 熊聪茹)连日来,新疆“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微信公众账号“最后一公里”发布的一条“全球征鞋帖”引发热潮,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陌生人”寻朋友、找鞋厂,千方百计让56码大脚的新疆和田农民摆脱“赤脚生涯”。

    生活在和田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姆村的胡杜尤木·拜尔迪有一双56码的大脚,20多年来他只买到过一双合脚的鞋。这双八成新的翻毛皮鞋只有过年过节才当宝贝似的拿出来,平日里,哪怕是冬天,胡杜尤木·拜尔迪也只能穿着塑料拖鞋干农活。最冷的冬日,他只能躲在家中无法出门。

    早春的和田,气温只有三四摄氏度。这个村的驻村干部艾力提·沙力也夫和杨国强了解到情况后,寻遍了和田、乌鲁木齐大小商场,都找不到56码的鞋,网上能买到最大的鞋也只有50码。无奈之下,驻村干部在新疆“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微信公众账号——“最后一公里”上发布了“全球征鞋帖”。“没想到引起了那么多关注,我们的电话这几天都被打爆了。”“最后一公里”编辑王丽丽说。

    重庆市一家制鞋厂负责人看到消息后,主动与驻村干部联系,表示愿意为胡杜尤木·拜尔迪免费做一辈子的鞋,“我们就是做鞋的,咋能让人没有鞋穿呢。”

    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运动营销部的工作人员看到“征鞋帖”后,几乎打遍了所有供应商的电话,说眼下已找到一双55码的鞋,先寄过来看看能不能穿,如果不行再想办法。

    网友“芳芳”留言说,自己奶奶会做千层底布鞋,很愿意为胡杜尤木·拜尔迪做两双;在墨西哥工作的华为公司员工魏世光打来电话,说会尽快在国外找到56码的鞋寄回国内;在德国、在新加坡,都有热心人加入“寻鞋行动”中。

    得知许多素未谋面的人都在找鞋,胡杜尤木·拜尔迪13日晚间来到驻村工作组宿舍。“让这么多人帮忙买鞋真的不好意思。”他迟疑了一下说,“希望不要买太贵的,100元以下就行了,有了鞋,不管冬天夏天我都能出去干活了。”驻村干部告诉他,许多热心人都愿意送鞋给他穿,随即让他光脚踩在报纸上,为他描出脚形,第二天就寄给了有意为他制鞋的几家鞋厂。

    今年3月,新疆启动20万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截至目前,微信公众账号“最后一公里”订阅户已达7.3万,不仅成为驻村干部交流基层动态和工作经验的平台,还成为天南海北人们了解新疆、走进新疆的窗口。

    时评

    守住“寻鞋”背后的情怀

    连日来,新疆和田一位56码大脚农民“全球征鞋”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千里之外的鞋厂经理、做鞋大妈甚至远在墨西哥、美国、德国的普通人都加入“寻鞋行动”。感动之余,“为56码大脚寻鞋”背后的情怀更需珍惜和坚守。

    一个月前,新疆启动20万机关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发现胡杜尤木没鞋穿的就是首批7万名驻村干部中的几位。他们跑遍十多个商场买鞋、扶着胡杜尤木的光脚描画鞋样……这些场景成为最初的感动,随后被更多人传递和放大。

    实打实替老乡做事就是惠民生,把老乡的小事当大事去办就是聚民心。也许,为一个普通农民找一双能穿的鞋,并没有捐赠一台带着大红花的液晶电视,或者建一间摆满世界名著的农家书屋更为光鲜,更为抢眼,但这一份真心为民的情怀,却同样让人动容,弥足珍贵。

    当下,“带着摄像机去慰问扶贫”等形式主义的作风为人诟病,流于“套路化”的联系群众令人反感。干部联系群众应多干“寻鞋”这种真正反映为民情怀的事情,不轻慢百姓的心愿,不漠视群众的诉求,用“做出样子”代替“装装样子”,用“甩开膀子”代替“喊破嗓子”,只有如此,才算真正扎进基层,才能真切让群众满意。

    新华社记者 熊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