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当天,多地景区不出意外地迎来了游客高峰。为引导、控制客流,不少景区已经提前推出了相应政策。但这些“精细化”管理能否带领景区走出“人山人海”?
景区分流限流频出“奇招”
“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我们会通过网站、广播、手机短信和景区大显示屏,告诉游客哪个地方现在比较拥挤、哪个景区还有承载空间。”张家界旅游局局长丁云勇说。在他看来,信息公开是引导游客分流、避免发生拥堵很好的方法。
为了避免出现游人“一锅粥”现象,不少景区都开始设定游客数量的最大承载值。
今年“五一”前夕,武汉率先出炉了全国首个旅游环境承载量标准规范,保障景区游客不再“超载”。标准中规定,景区游客量一旦接近最大承载量,景区和旅游部门要采取分流、疏导;若超过景区规定的最大承载量,必须限制游客入内。
一些景区还将游客数量“分小时”统计,随时做出停售门票等调整措施。
“挡人潮”效果喜忧参半
丁云勇认为,要真正以降低节假日期间游客的绝对数量来实现“挡人潮”这一目的并不可行,面对“人山人海”的考验,景区最应该做的,是在如何管控客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丁云勇介绍,去年“十一”黄金周,张家界(000430,股吧)天门山景区曾三次限流售票,今年元宵节也曾停售。
但并不是所有的“挡人潮”措施都能获得良好的示范效果。今年“五一”小长假前,河南嵩县旅游局的一则“免票”优惠政策即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根据嵩县旅游局发布的消息称,从5月1日起至10月31日,该县白云山(600332,股吧)、天池山、木札岭和卧龙谷4个景区将对全国范围实施免门票活动。
为此,不少网民“不买账”,并直斥这种分时段优惠不仅有失公平,且对限流实际意义有限。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分析指出,采取部分群体免门票的形式,其实是侵犯了另一部分游客的旅游权利,这种强行分流措施的效果往往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分流游客的需求。
未来可探索推广预约旅游
不少游客和专家认为,“人山人海”的背后是“扎堆休假”,其本质是全民带薪休假尚没有完全推广落实,在此状况下,公共节假日的“人山人海”必须依靠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管控客流措施来应对。
“未来可以探索推广预约旅游的方式。”专家表示,去年出台的《旅游法》已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那么景区一方面可以事先按照最大承载量放号,另一方面假日期间实时公布接待游客信息。
但专家也指出,目前国内整个旅游行业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甚至信用程度低的现状,是景区、旅行社不敢贸然尝试“预约旅游”的直接原因。“担心游客"取号"后不来,影响景区接待人数"业绩",但这些可以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进行防范,比如黑名单制度、提前确认付款等方式。”(据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