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昨夜下了一场雨(2)

昨夜下了一场雨(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9-07 22:0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薄雨绵绵,烟花淡淡,轻云抒卷,雾锁楼台。苏轼这首诗让多少人对西湖魂牵梦萦。他把雨中的西子湖渲染成一幅绝妙的文化经典,让我们这些游湖者好像赶不上雨就会留下很多遗憾。

雨,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恩赐,是世间无法人工复制的奇妙景观。我们无法想象大自然如果没有了雨,我们的家园将会是怎样的荒芜。在唐诗宋词里,大师先贤们以生花之笔描摹出他们的眼中的雨和心中的雨,那都是泣血淬火的生命魂魄,是经时光淘洗后留下的艺术珍品: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雨,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绪与情感,凭借这精灵似的雨,这富有动感的具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迷茫远近山,浅淡高低树,看空悬泼墨新图。”;“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一幅幅或淡雅或明丽的烟雨图,最能表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洇染出泱泱华夏别样的风格与气派。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旷野天低,春潮带雨,野渡无人,横舟江上。任凭时间匆匆而逝,花自飘零水自流,令人衍生无限感慨。楼台烟雨,南朝古寺,千年历史,书页一样轻轻翻过,无非就是几幅浓缩的风雨画图!

不敢想象,中国的古典的诗词如果没有了雨的润泽,那将是怎样的黯然失色呀。

现如今生活在功利社会的人们太势利,太现实,也太缺少精神的哺育,听雨赏雨已经成为奢侈或者被称为之文化人的穷酸气。和古人相比我们未免太动物化啦,追名逐利的人们哪有心思去翻阅读古诗词呢,吃饱了撑的?那如想想怎样发财怎样钻营升官。真得羡慕古人们高质量的人生追求,丰沛而充满灵性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为今人的精神匮乏贫瘠而心生无限悲哀。

在这个雨天里,躲开红尘俗物,藏匿于我小小的书斋。燃起温馨的灯盏,翻开唐诗宋词。窗外风雨交加,书斋里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气息。让绵绵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让各领风骚的历代才人,或宽衣大袖或峨冠博带或长裙飘逸或美发如云,齐集于我窗前屋后,散坐于案边几旁。让他们引导着我于诗径徘徊,于诗林漫:这里有明月雨后松间照,有清泉石上流;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有吹面不寒杨柳风;有梨花初带夜月,也有海棠半含朝雨。有梧桐叶上三更雨,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有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也有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华章扑面而来,雨声穿越古今,一种精神的盛宴就在这雨声中开始了。

早有易安居士仍在叹绿肥红瘦,睡眼惺忪,双颊生霞,问院内那棵海棠花开可否依旧?有孟浩然老夫子被啼鸟吵醒吟哦春夜,有小杜牧之清明问酒魂断路边。陆放翁卧听夜阑壮心不已犹梦铁马冰河,摩诘独于明月清泉之下寄情青山秀水……

雨时,有湿润的凉风习习拂来,独坐书斋,听着雨也想着雨,走进诗海词林,走进清润世界,让雨落尽喧嚣的尘埃,荡涤浮躁的心灵,这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心随雨飞,雨随神游,在这亲切而静寂氛围里,要仔细品味我精神的食粮。

短文学微信号:duanwenxu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