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接受文津阁本,故宫考虑了两年

接受文津阁本,故宫考虑了两年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20 09:3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单霁翔

单霁翔

  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昨天一大早就去了文渊阁看书。对于他来说,担任院长这些年,已经对故宫的每寸土地都很熟悉了。尽管如此,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总会发生一些新的故事。比如在昨天,文渊阁终于“书阁合一”对外开放。

  单霁翔说,扬州捐赠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好事。这件事,传达了我们今天要弘扬的文化精神和工匠精神。今天影印的文津阁版《四库全书》进入文渊阁,进入故宫博物院,体现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精神。

  故宫博物院馆藏非常丰富,所以对外来捐赠也很谨慎。单霁翔坦言,故宫博物院在接受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的问题上,考虑了两年时间。原因就在于故宫内是文渊阁,而捐赠过来的是文津阁本。但是,很快单霁翔等故宫负责人就想通了这个问题。

  单霁翔讲了一个故事,将近20年前,他从北京文物局到房山区工作时,去看了云居寺。云居寺里保存着从隋唐到辽金时代的石经,这些石经记载了千年的历史。但是10800块石经出土以后,不少开始剥落。出土40年,就有15%出现了问题,并且还是加速度的;那么,再过40年,还会怎么样?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他立刻向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还请教了赵朴初先生。赵朴初先生认为,这些有文字的东西,应该更好地进行保留。最好的保留方式是什么?单霁翔说,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把这些石经再埋进土里。这些石经,在土里埋了几百年都没问题,一出土几十年就有问题。赵朴初先生听了非常激动,他说,隋代的僧人刻经文时,就写这些经文是可以传承的本;如果可以复制的话,就不要动原本,可以使用复制的东西。

  单霁翔说,他即将前往长沙,参加走马楼竹简的保护工作研讨会。竹简出土量非常大,经过10多年的脱水、脱色、研究、出书,现在可以在不动本体、不影响保护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古代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下去的理由。

  《四库全书》也是一样,虽然今天是影印本,但是影印本的《四库全书》,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更多融入到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之中,进行活态的保护,更好进行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接受文津阁本,故宫考虑了两年》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