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创业过程里,CEO常常容易把目标和心态搞混,比如说,我们先养活团队,这其实是一个心态,并不是目标。我们需要认真的去保障执行力,让诸如,产品上线,DAU10万,月分成100万等真正的目标逐一实现,在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的过程里,丝毫不能懈怠,却也不能给盲目乐观主义存活的空间,这才是先养活团队这种心态存在的价值。如果CEO在团队会议上提出,我们的目标就是,存活下来,那么这就是很空洞的一句话,给团队带来的是惶恐、松懈和迷惑。类似的还有,先练练手这种说法,研发就是很严肃的事情,确定好项目的目标,招募给力的人才,不管这些人才之前有没有磨合过,都应该严格的按照制作人的要求向具体的目标挺进。为了抵抗那些诸如半年后公司上市之类好高骛远的口号,我们才应该有先练练手这种自我冷却的心态,但把这个心态当成了目标去和团队来说,那效果就是很扯蛋了。
我认为执行力来源于公正和公平的团队制度,管理者为员工制定的提升规则。在公司工作的道理非常类似我们玩一款模拟扮演游戏,在游戏里玩家的快乐来源于等级的提升和装备的加强,而员工的幸福感来源于数字的不断提升,这些数字包括了能力和收入等方面,只有当员工感到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数字提升时,才有工作的动力,才会有执行力可言。
最后谈谈资金。很多没有创业经验的人都把钱看得很重,说实话三年前我也是这个想法,有一次我和一位创业多年的大佬喝茶,谈到这个问题,他不认为资金是最重要的问题,当时我心里认为他太能装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这的确是他创业的经验之谈。
实际上资金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提高容错率,注意并没有人认为钱不重要,而是钱的重要度需要排在执行力和商业模式之后,钱只能在你一次创业失败后,给你二次创业的机会,别无它用。从公司开张那一刻起,团队的命运就进入了倒计时状态,计时器就是我们账户里的钱,需要在耗光之前让公司具备营收的能力。CEO不需要去把钱想象得太难太神秘,而是要重点考虑前面两个因素,你准备做什么?你要做的这一摊子需要多少钱?你能否说服投资人,你真的需要这么多钱,你如何保证你能把这个事情做成?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电商融了几亿,马上感慨道,哇,这个人真牛逼,有渠道有关系,能忽悠,而我却不这么看问题,我觉得投资的核心问题在于信任和能力,虽然投资里也会有黑幕,但那毕竟不是主流现象,靠忽悠走天下肯定不长久。作为创始人应该让投资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让对方感到,钱交给你不会出问题。其次需要投资人相信你将要做的事情的确需要几个亿的资金,并且你在其中没有非分的想法,只要投资人真的明白你这一摊子有多大,他就会跟进的,和钱的数额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他个人能力不足或有顾虑,只要他仍然有兴趣,也会找朋友一起跟进。
很多创始人都爱把资金问题看得很夸张,认为自己无法举事的原因就是没钱,其实不然,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你完全可以用几千块或者几万块做一个最简单的DEMO。就算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投资者跟进,作为创业者也应该要有觉悟卖房卖车组建一个小型团队,把一个更完备的版本做完。只有你自己完全疯癫了,投资者才会和你一起疯。现在早已不是一个商业计划书就能搞定一切的年代了,嘴皮子和一个想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1:信任基础(你和投资者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信任基础,人家会担心你人品有问题,也担心你做不好事情)
2:商业模式(你要做的事情是否是个能来钱的营生,你的模式是否可以自圆其说)
3:执行力(你能做好吗)
这三点搞定了,也要做好耐心等待几个月的准备,投资者也需要看看你的决心和你目前的抗压能力,一般来说都不会有人只通过几次见面就草率决定,但如果你自己已经开始动手搞了,投资者跟进的兴趣就会大很多。
说了这么许多,基本都在谈内因,毕竟一件事情做不好,内在的原因是主要的,我也想谈谈外因,那就是创业环境。现在很多在北上广深大公司学有所成的人都喜欢返回自己的家乡,通常是一些二线城市来创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起初很多人这么做的理由是,二线城市是我的家乡,二线城市人员成本低,仔细想就能看出这是很错误的。首先是否呆在家乡只能出于生活考量,和创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你想创好业,就不应该把家乡作为考虑的因素,因为家乡并不会给你的创业带来优势,它只能给你的生活增色而已;其次就是人员成本问题,职业经理人单纯的把人员成本理解为工资成本,这是不够的,这里面还应该有人员的管理成本和培训成本。一个城市的某个行业想成型,就必须具备一个人才的生态圈,诸多企业一起来培训新人,老人四处走动,二线城市在生态圈这块就很弱,对于武汉西安这样的内陆城市,这块就更差了,没有优秀的公司来洗涤人才,生态圈很萎靡。所以我们在二线城市创业,环境就跟不上大城市,这里的人才都没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对团队协作没有理解,作为返乡的CEO就得事无巨细,认真管理,教团队如何协作生产,而大城市的人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懒得做,而很少存在不会做的问题;这里的资本环境对游戏也没有理解,基本上很难找到本地的投资者,找得到的也是类似煤老板矿老板地产老板的关系,他们多半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对于压力无法做到和创业者同舟共济,所以即便你在二线城市创业,你还得找找外省的投资关系;最后就是专业问题,我曾经招募过3000月薪的后端程序员和3000月薪的AS3程序员,也许在你看来觉得很扯蛋,但我当时的确这么做了,结果自然是很坑爹,一半是因为我错误的考虑着省钱的问题,一半是因为确实招不到牛人,公司开张了一年多,团队才算招募齐了合适的前后端人员,而在大城市这基本就不是问题,在那里更多的只用考虑人才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