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字源趣谈》教学设计

《字源趣谈》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4 05:55 编辑: 网络 查看:

 

教学说明: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字源,用溯源法解释今天汉字的字形,知道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直至今天简化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表形、表义、表音的功能,从而更规范的使用和书写汉字,把字写得准确(真)、合理(善)、美观(美),克服乱用字和写错字的现象。

3、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研究的兴趣,激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自觉进行汉字文化的探索研究和展示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解释甲骨文“父”字的含义:

  出示课件:父——手举杖棒的权威。

  教师解释:在上古时代,凡是部落头目或家族头人,都必须是孔武有力,智勇双全的人。对外能抵御敌人,保卫氏族;对内能让群众信服,治理有方。所以,象征性的锥形杖棒,是御敌的有力武器,是统治的权力象征,因此,就用手举杖棒这样又象形又会意的“父”字表示酋长和族长,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商周以后,“父”字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如尊敬老农为“田父”,尊敬渔翁为“渔父”。家族制度形成后,有了“父亲”、“祖父”、“伯父”、“舅父”等称谓。

3、出示“父”字由“先秦甲骨文—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宋代楷书”的演变过程的图和字,让学生了解“父”字的来历和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先秦文字里(甲骨文、金文、小篆)里,“父”字还可以看到手的形象,但发展到汉隶、楷书阶段,字的形体已由线条变化为笔画:“父”字的杖棒演变成第一笔的短撇,上面的手变成第二笔的侧点,其余的手指手腕则变成第三笔的长撇和第四笔的斜捺。我们通过溯本追源,了解了“父”字的起源,还了解了它在发展过程中形象和意义又有些什么变化,这就是探索研究的好处,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4、指导同学写好“父”字:

《字源趣谈》教学设计

(二)出示“母”、“我”、“它”、“神”、“鬼”五个楷体字,让学生猜想这几个字起源的意义,然后教师进行揭秘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如何用图画记录他们生产生活,后人又如何在传承应用中不断将这些字符号化的。

    6、指导学生写好以上学习的每个汉字。

(三)交流其他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1、“舟”字是最早表示海上交通工具的字,随着航海业的发展,逐渐演变产生了“舢、船、艇、舰”等大小形制不同的“舟”,以及与舟有关的字族字。

2、金属最早只有“金”一种,随着冶金业的发展,“金”被细化成“金、银、铜、铁”等各种与“金”有关的金属。

4、近代,大量西方知识涌入,也造了许多汉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最早被译为“皮酒”,后觉不妥,1910年创造了“啤”字——译作“啤酒”。

(四)学生交流当堂学习收获和感受。

三、总结拓展,自主研究。

布置任务

附说明:

   1、板书:张贴教师课前准备的各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意义图。

   2、参考资料:左民安著《细说汉字》、陈政著《字源谈趣》。

   3、教学时间:2012年10月。

 4、教后记:自己先后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四个班中进行教学,每个班级的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其中,对“父”、“我”、“它”三个字的来源表示意想不到,所以感觉汉字之中确实包含着不解之谜,也感到汉字很神奇。对“母”字的指示意义有同学能够想象得到,但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和尊敬母亲的教育。通过对“神”“鬼”两个字的了解,同学们对为什么先民们崇拜神灵的原因也有所了解,对“神”从何至,“鬼”自何来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其他字来历的了解,也很好地拓宽了学生对汉字历史及文化的认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解有关资料,课上进行展示,收获更大,感受会更深,更能体现综合学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