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遭受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反朴归真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包括广泛利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特色的,把休闲观光活动与农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的新型产业形态。我国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有很好的条件,本文从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涵义、兴起与发展模式、开发类型、功能和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引言
世界休闲博览会将于2006年4月22日至10月22日在中国杭州召开,博览会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国家旅游局确定今年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游”,广西乡村游已于2006年2月21日启动。上述三件大事表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增加,休闲时间增多,休闲观光业在我国各地区日益引起重视。例如,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观光农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确定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产与三产结合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现代农业,走在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前列,2005年全省新增2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向社会推介400多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全年接待农业观光游客1800万人次,直接收入35亿元人民币。[1]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东山县鲍鱼观赏村;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山东枣庄石榴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这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独具特色,为人们拓展了更广阔的休闲空间,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样地,近年来桂林市利用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以“观田园美景,尝嫩采鲜瓜”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如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场、恭城大岭山的连片桃林,阳朔的万亩金桔林等一大批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点成为旅游热点。其中阳朔世外桃源、恭城红岩旅游新村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桂林生态型新村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在桂林得到初步发展,成绩斐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指导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落后于其发展实践,使得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休闲观光农业的涵义,兴起及发展模式,开发类型、功能和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观光休闲农业进行初步分析。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涵义
[NextPage]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产业是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而后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由于各学者、专家、组织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西方,休闲观光农业亦称为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称为“农业观光”。根据各学者、专家、组织的理解,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1)。
关于休闲观光农业的若干定义
◎王兵
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2]
◎黄冲平
以农业为基本依托,融农业和服务于一体的积极实体,是农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具体来说,就是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大农业,是以野生生物和农业生物为载体,以风情感受,技艺欣赏,农耕乐趣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和有一定特色并具有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价值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场所。[3]
◎朱志泉
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休闲旅游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4]
◎蒋和平,何忠韦
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侠义和广义之分。[5]
◎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
以农村,农民和农业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城乡差异特点,为人们提供兼有观光,娱乐,休闲,体验,教育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从而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求新求变,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6]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从各自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作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关键词都锁定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农村文化”,“生态旅游”,“农村农业设施”,“休闲”,“农村风情”等,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内涵有着求同存异的认识。
[NextPage]
休闲观光农业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从定义字眼上可从“休闲”和“观光农业”两个关键词上结合理解。休闲是对于旅游者方面的理解的,观光农业则是对于从业经营者方面理解。这两者是密切结合,相互依存的科学的有机概念。关于“休闲”,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认为,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欲的总称。[7]
因此,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是指旅游者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而到农村、农业基地去,利用当地农村农业相关设备、资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自然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当地设备、资源拥有者和提供者获得一定收益的总称。
◎2.在内涵和外延上与乡村旅游相比较,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结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在地域上超出了乡村的范围,在产业形态上注重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的双赢,在农业生产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是农业和旅游业的创新和细分,而乡村旅游在地域上却局限于乡村,在产业形态表现形式上以旅游活动为主。由此可见,休闲观光农业是源于乡村旅游,但其内涵和外延却比乡村旅游大得多,包括依托农业和农村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
◎3.在内容和形式上,休闲观光农业包括农村和农业基地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业态和这些项目的休闲、娱乐、参观、访问等活动;包括参观参与农村乡土文化活动,如农村得文物古迹、寺庙、民间文学艺术、乡土风俗、节庆民情;也包括参观农村景观得活动,如农村建筑、祠堂、石子路、田野、溪流、水库、农耕景象等。[8]
◎4.在特点上看,休闲观光农业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在布局上注重绿色生态框架;在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共同繁荣;在功能定位上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注重改造生产功能;在要素整合上,重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乡土素材;从生产组织上看,表现为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经营为重点,实行突破地域行业领域,形式多样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休闲观光农业是包括广泛利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农村特色的新业态。
三、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
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几乎与现代旅游业同时出现的。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9]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在全球兴起和发展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10]
[NextPage]
1.休闲观光农业在全球兴起和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财富和闲暇时间增加,城市居住环境恶化,信息社会的紧张节奏,传统景点景区遭受污染、破坏,人们为了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享受生活,放松身心,或为保护生态环境,使得人们在有时间和能力消遣的条件下,就可以到乡村中和农业基地中去寻找绿色的自然、田园的风光,或寻找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的那种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纯真。自20世纪60年代起,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产业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在世界各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表2)。
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部分国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西班牙
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公里以内的农场参与农村旅游活动。[11]
◎美国
建立了众多的休闲度假庄园和设施先进的工厂化农业,仅东部地区就有观光农场1500多家,1997年有1800万人前往观光农场度假。[12]
◎意大利
在1995年-2000年,乡村提供旅游服务的小农庄增长了一倍,据旅游联合会调查,全国1万多个提供旅游服务的农庄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意大利农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3]
◎日本
全国共有4590个休闲农园。岩水县小井农场的农场主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在农场里开辟观光农园,现在每年接待游客约120.3万人。[14]
◎肯尼亚
从1988年开始,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的旅游业收入首次超过了咖啡和茶叶的出口收入,成为这个国家外汇收入的第一大来源。休闲观光农业叶在肯尼亚得到了发展。[15]
◎哥斯达黎加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的旅游业的外汇收入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超过了传统格局终咖啡和香蕉的出口收入,大约为36%的游客是因生态旅游而来哥斯达黎加的。[16]
2.我国有中国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发达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休闲观光活动对自然天时,农业活动的依赖,自古以来就有休闲观光农业,在一些诗歌作品终有所反映,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均有反映,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的《游西山村》,对于乡村游也有所描述。古时有春分过后要到郊外田间踏青寻春的休闲观光传统。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产业,首先是在台湾地区兴起与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
[NextPage]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中等小康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渐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果园、农场在农闲或节假日陆续向社会民众开放,成为一种新兴的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态而最终得到突破,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台湾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台湾地区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17]
在大陆地区,休闲光农业到20世纪90年代最先在沿海大中城市兴起。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近郊,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生产过程,成为农业生产科普基地。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地、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98年旅游年主题,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农村一景,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要求休闲项目增加,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兴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遭受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要求反朴归真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休闲观光农业全球发展三大模式
从上述休闲观光农业在全球兴起叙述看,休闲观光农业在全球发展有三大模式
◎1.第一种模式使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如上述的西、美、意、日等国家,主要是为丰富休闲活动而开发的,原因使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面临者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破坏和污染的被动局面,两方面原因促使了休闲观光农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2.第二种模式使发展中国家模式,如上述的肯、哥等国家,主要是为了生态环境再免遭破坏,为了生存而被动开发的休闲观光农业,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使得这些国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众多物种濒临灭绝,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他们生存已经受到了威胁,在政府的推动,舆论的督促以及市场的诱导下,休闲观光农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兴起和发展。
[NextPage]
◎3.第三种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在我国改革开发和产业结构性调整时期,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政府扶持和引导先富裕的人参与休闲观光农业,从而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达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如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发展的农业科技示范区,我国历年旅游主题除了92年为友好观光年外,其余的均是与休闲,农村有一定的关系,如95民俗风情游,96休闲度假游,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 2002民间艺术游, 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2005红色旅游,2006中国乡村游等。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分别启动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形成三区联系滚动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生产的新格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二)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气候、经济、地理、人文条件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三种发展子模式[18]。
◎1.景区边缘地区模式。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之中,由于景区周围的山林需要保护、周围农民为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等原因,使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最先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其发展有三种类型,其一是农民自筹资金承包农林地为资源兴办的休闲观光农业,如广西全州县大西江镇黄井村10位农民自筹资金1200万整修黄井温泉,兴建农庄旅馆,建设观光果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其二是景区周围边缘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特种农业,经引导开发,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如特色菜种植业,特种禽畜鱼类的饲养业,商品花卉种植业,土特产加工业和生产民族特色工艺品的工艺型农业等,特点是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其三是依托景区发展与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即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内容的“农家乐”。
◎2.老少边贫地区模式。老少边贫的休闲观光农业,是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既定目标,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多为闭塞山区,未受到工业革命的改造,至今尚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古代民居群和传统的民俗风情,有些地区基本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风俗,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开发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原始的乡情习俗带有浓郁文化韵味的休闲观光农业。如广西龙胜县开发龙脊梯田高山田园风光景观旅游线,每年有数万名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NextPage]
◎3.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就是由于城市迅速扩大,分布于都市内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效区的依附于都市经济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模式。如农业高新技术园或农业基地。由于各地城郊性质不同在休闲观光农业内容上的构成也各不相同,我国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市场型、资源型、和混合型。以上海、广州、北京为代表的市场型大城市的郊区,其区位优势表现直接面对周末度假,民俗佳节庆典等需要的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在大都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郊区已进入现代农业文明阶段,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农村农业生产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融入现代美功能观念的各种观光农园,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环境等都构成大都市郊区的农业观光特色,如上海浦东的孙桥,北京的韩村河,江苏的张家港,广东的东莞等,除此,对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其二是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数量大,各地拥有的资源特色不同,目前,郊县休闲观光农业已初见端倪,如浙江新昌县,2005年上半年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产值1567万元,休闲观光收入769.5万元。江浙一带是以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区,他们除了对郊县的旅游农业大公园(包括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畜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出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外,还创造出原始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式的农业集锦公园。
以上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主要模式,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气候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归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各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根据本地各县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因地制宜,采用本区适合的发展模式。
五、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分类
1.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开发类型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观光旅游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它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它的类型很多。根据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表3)。[19]
休闲观光农业的类型
◎观光农园
郊区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最一般类型。
◎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教育农园
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NextPage]
◎森林公园
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岩,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落。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民俗观光村
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桂林刘三姐景观园。
◎市民公园
农民将一部分剩余特地出租给市民业余耕作,市民可以自己动手种菜、施肥、浇水、进行田间管理,还可以拿自己收获的农产品参加各种展评活动。目前这种公园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比较流行。
2.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类型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农庄经济型
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鲜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为游客特别提供度假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
◎园区农业型
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态。如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等。
◎特色产业型
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农业资源位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使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如各种特色农业生产。
◎自然人文景观型
即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开发探幽、访古、赏景等休闲项目。如四川都江堰、桂林灵渠、新疆坎儿井等古代水利设施探古休闲游乐项目。
◎农家乐型
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体验生活为特色。如各种乡村度假游。
◎农业贸易型
是为利用各类大中型农副产品集散市场,商务会展中心及农产品加工园等把休闲观光内容与农业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优质农副产品采购等服务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如各种农贸会,农产品交易会等。
◎民俗节庆型
利用农村、农业的乡土民俗、节庆资源、举办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如三月三歌节,五月五龙舟节,农历五月十四红瑶祭“盘古庙”,四月“八牛节”等。
[NextPage]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等条件差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类型与模式呈现多样性,根据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际,从休闲内容、观光对象和活动项目来综合考察,分为以上几种类型(表4):
综上所述,我国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独特丰富,品位高,特色鲜明,富有民族特色,各省市有关单位、部门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地休闲观光农业进行调查研究,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各地应根据本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开发适合本地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类型,不断推进本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推进本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活动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从其自身的涵义和特点来看,休闲观光农业所承载的基本功能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创收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七个方面。[20]
◎1.生产功能。休闲观光农业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就是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种养产业为核心,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的升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重视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售量。
◎2.生态功能。休闲观光农业是在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合功能辐射区域)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农业和旅游业,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既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又以其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并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怡情怡智、陶冶情操的效果,在发展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3.旅游功能。通过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
[NextPage]
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食品的快乐,在参观游览体验中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境生态的绿色空间,让游客回归自然,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让游客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凭借富有特色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4.创收功能。首先,休闲观光农业使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与之配套服务,除了直接促进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到达带动农村经济振兴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的目的。其次,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再次,休闲观光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远销的中间商盘剥,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农民也可以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增加收入。
◎5.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向人们提供了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环境、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为、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激起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6.示范辐射功能。辐射功能是指休闲观光农业凭借科技园区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的掘经济实力,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在农业设施装备、农业高科技开发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将率先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推进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此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7.文化传承功能。主要表现为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等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并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农村文化。由于传统农耕文明文化和休闲娱乐思想的侵浸,以及民俗习惯的凝聚力和我国文化的延续性,使得我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旅游活动具备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展示性。如农村二月二闹春社,男人们在野外赛田鼓、喝春酒,尽兴狂欢。清明前
[NextPage]
后到田野乡村去踏青、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花;此外,民间龙舟竞渡、棋类竞技、武术、舞狮子等都在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有的还融入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从而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农业农村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七、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奔小康、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是目前我国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在生产和经营的方式上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并且要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的需要。正在兴起的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无论是其科技含量还是田园风光,都有着比常规农业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所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正是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有效途径。休闲观光农业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它可以带动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但本身也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的制约。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产业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所以,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于加快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管理提出以下原则和对策建议。
(一)加快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原则。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党和政府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从实际出发,引领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所作出的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并作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同时,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农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绿色消费市场兴起的时代特征,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次飞跃。
◎2.坚持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休闲观光农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因为这里有的项目是城里没有的或其他地方没有的项目,应该使经营者认
[NextPage]
识到农村(农业)的田园生活、民族风情、自然风光、新鲜空气、生态农业生产等生态自然环境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同时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本地区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开发的同时进行资源保护和创新,如编制本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保护规划,建立防火群防队伍,完善防火预案,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植树造林,推广沼气灶,扩建科技农业园区等发展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本地区的资源。
◎3.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21]。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做好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安排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年度工作计划,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投入。并把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纳入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在规划起点上要高,内涵要深,做到突出特色与个性化相结合,要重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特别是要与农业发展规划(包括高效生态农业规划、农业优势产业带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与城市旅游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结合,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融于一体,同时加强经济功能开发力度,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但也要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力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一定要避免原来本是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环境压力和文化垃圾转嫁到农村中来,应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4.坚持农业农村特色与活动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在于“农”字。田园风光,农业观光,生态农业,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作劳动,农村建筑,民俗风情,农村手工艺品,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有时代特色的农字风情,都是吸引游客的特色产品。而休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贵在参与,在开发参与性活动项目时,要求突出特色、突出参与性,从整体上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让游客采摘瓜果,参与手工艺品制作和婚俗节庆的娱乐活动等。
◎5.坚持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原则。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但为了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按照滚动建设方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效益好适合本区发展的项目,要求经营者边投入边建设,边经营边收益,同时把项目开发与保护文物古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结合起来,做到提高经济效益与资源保护并重,实现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培养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者。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者不仅要热爱大自然,愿意反朴归真,且应当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素养,以实际行动履行保护和改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的义务。实际上,热爱大自然的人很多,但能够自觉保护大自然、履行保护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的人却相对很少。因
[NextPage]
此,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时,应充分利用休闲观光农业的教育功能,寓教于乐,说明休闲观光农业的实质、特点及注意事项,加强培养和发展符合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者条件的群体。
◎2.建立健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管理机制。为了保证休闲观光农业市场的正常运转,除了开发商、经销商和旅游者共同配合外,还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休闲观光农业管理机制。它包括由各部门组成的协调管理机构,能够在各个环节行使监督和检查职能的高素质人员以及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的管理条例和法规等所有相关组织制定的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标准、条件以及一些行业组织制定的行为规范都应当纳入本行业的管理机制中,并以通告形式向社会公布。
◎3.树立创造品牌意识,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系列特色旅游精品。休闲观光农业追求的是新、特、奇的农村,农业资源和人文文化。因此,经营者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资源”的理念,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以新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品牌就是知名度、品牌就是生产力。如桂林市,经过几年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系列品牌及配套项目已初步树立起来,以新的面貌、新的活动项目招揽游客,使游客百来不厌。
◎4.取得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目的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展,使得当地居民真正在经济上受益。许多经验表明,让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所在地居民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区的管理和服务,如在导游、卫队、环卫、旅馆管理、饭店服务、工艺品加工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会直接或间接引起他们对保护当地资源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性,减轻因旅游者对农业观光资源需求增加而对环境破坏的压力。
◎5.建立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拓宽旅游项目,增加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下实现丰产的农产品和相应旅游产品的销售就成为重要的问题。所以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八、结论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的农旅结合的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它的发展和兴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兴起和发展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创收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基本功能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建设,对于城乡共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观光农业理论和客观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开发模式中,中西
[NextPage]
部地区适宜采用以景区边缘和老少边贫地区这两种发展模式为主,在东部发达地区适宜以都市郊区型发展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操作中各地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功能作用开发多种适合本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本必须坚持灵活运用“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强农兴旅”的办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民众和旅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商业服务;在产业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规划原则、营销管理等方面健全和完善本行业的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 蔡恒.把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做得更红火---在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Z]. 网址:江苏农业网
[2]、[18]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Z].网址:西部大开发网
[3]、[8]、[17] 黄冲平 .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Z] .网址:黄冲平博士个人网站
[4]、[20]、[21] 朱志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Z]. 网址:中国农业台州网
[5] 蒋和平、何中纬.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J].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
[6] 佚名.鄞州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Z].网址:鄞州农经网
[7] 楼嘉军.娱乐旅游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9] 曹艳英、马润花、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州:福建地理,2004年9月,19卷3期
[10]—[14] 李周 操建华 .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15]、[16]田里、李常林 .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9] 阿里巴巴.对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Z].网址:
参考文献
[1] 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2] 李周、操建华.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3]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云南大学 杨桂华等 .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M].(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云南大学 杨桂华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人与生物圈计划出版,2001年2月
[4] 王云力等.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年
[NextPage]
[5] 陈雄章.漓江流域人文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年
[6] 楼嘉军.娱乐旅游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7] 张伯宁.21世纪可持续农业展望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8] 黄桂辛.广西导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3年9月出版
[9]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10] 田里.旅游管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11] 郭一新.假日生日经:旅游休闲篇[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
[12]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13] 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14]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15] 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 朱志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与对策研究[Z].网址:中国农业台州湾网
[17] 黄冲平.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Z].网址:黄冲平个人网站
[18]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Z].网址:西部大开发网站
[19] 阿里巴巴.对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Z].网址:
[20] 蒋和平、何中纬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J].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
[21] 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2] 谢莉.湖南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衡阳:2005年2月26卷第一期
[23] 曹艳英、马润花、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州:福建地理,2004年9月,19卷3期
[24] 佚名.鄞州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Z].网址:鄞州农经网
[25] 尧晖、李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桂林市灵川县为例[Z].网址:西部大开发网
[26] 佚名.台湾省的观光农业[Z].网址:中国农技互联网浙江农网
[27] 佚名.观光农业三大隐忧[N].农民日报,2002年09月25日
[28] 桂林农业信息港
[29] 桂林市旅游网
[30] 阳朔天空(网)
On Leis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isure-tourism agri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s to a certain stage, the inevitable result under the dual pressure of Urba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human suffering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n new industry patterns, which i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s the carrier, including extensive us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ural folk customs and cultural ,and so on, orien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cuses on the leisure tourism, r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feather, leisure-tourism integrat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 We have good conditions in leisure-tourism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here ,on the basis of leisure-touris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ak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meaning of leisure-tourism agricultur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models, development types, function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o on, for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ype; Functions; Management